细胞|“重组人溶菌酶”或成抗生素替代物

业界认为 , “重组人溶菌酶”是绿色、环保、生态型的新产品 , 不存在抗生素滥用形成的耐药性 , 有望跃升为全新的替代抗生素和弥补抗生素缺陷的药物 。
在国家“863”“十五”“十一五”等多项重大专项科研经费的支持下 , 奇龙生物科技研发团队历时15年 , 自主创新、艰苦攻关 , 全面掌握了基因重组人溶菌酶的工艺及奥秘 。 完成了“重组人溶菌酶”药品的研究开发 , 取得发明专利13项 。
该科研团队采用先进的酵母分泌型真核细胞 , 运用基因重组生物工程技术 , 通过工艺创新 , 成功实现了生产高表达、高活性和纯度99.8%以上的人源性“重组人溶菌酶” 。 经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家权威机构试验和认证 , 认为“重组人溶菌酶”具有杀菌(包括耐药菌)、抗病毒(HIV、HPV、HSV、SARS)、抗炎症、化痰、镇痛和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 , 此举意味着我国成为世界首个掌握基因重组人溶菌酶技术的国家 。
据介绍 , 溶菌酶是世界上几乎所有生物都具备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 , 人类体内也存在广泛分布 , 唾腺细胞、泪腺细胞、造血细胞等大多数细胞均可产生人溶菌酶 , 其依靠自身的生理防御功能识别、破坏和排除各种细菌、病毒、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 。
当前临床使用的溶菌酶主要是蛋清溶菌酶 , 作为异源蛋白 , 其在人体内会形成一些副作用 , 如过敏、排异反应 。 而人溶菌酶则不然 , 它本身就是人体内的一种蛋白质 , 自然比其他溶菌酶更安全 。 但天然人溶菌酶来源极少、产量极低 , 且价格昂贵 , 因此人溶菌酶的广泛应用只能寄希望于基因重组技术 。
目前 , 全球顶级科研机构都在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实现人溶菌酶的研究开发 。 但是国外至今没有产品问世 , 奇龙生物公司开发生产的“重组人溶菌酶”专利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 业界认为 , “重组人溶菌酶”不存在抗生素滥用形成的耐药性 , 有望跃升为全新的替代抗生素和弥补抗生素缺陷的药物 。
2020年12月 ,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广州奇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团队合作试验 , 发布了一组抗新冠病毒的实验数据:10000单位浓度下“重组人溶菌酶”对新冠病毒抑制率为99.6% 。 相关制剂无细胞毒性 , 适合喷于面部及口鼻黏膜 , 以达到杀灭病毒、阻断其复制扩散的目的 。 这是国家级实验室首次运用生物工程制品对新冠病毒进行实验 。
今年4月29日 , 一份来自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的实验报告显示 , 用“重组人溶菌酶”对非洲猪瘟病毒进行灭活 , 其抑制率在5000单位和10000单位浓度下分别为83.01%和98.96% 。 该项实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表明“重组人溶菌酶”有望成为阻断非洲猪瘟病毒的重要手段之一 。
业内专家指出 , “重组人溶菌酶”是绿色、环保、生态型的新产品 , 不但在制药领域 , 而且在化妆品原料领域、在食品防腐剂领域、在动物饲料添加剂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 预计每年有上千亿以上的市场 。
【细胞|“重组人溶菌酶”或成抗生素替代物】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 , 广州奇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 抓住尚处于早期阶段的生物技术行业提供的竞争机会 , 凭借“重组人溶菌酶”应用的发明专利 , 以及原创的“重组人溶菌酶”核心技术支撑 , 我国企业完全有可能跻身世界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前列 , 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