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上接01版

“揭榜挂帅”与“战略留白”互映
58个产业功能区相互引领
6月7日 , 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在成都正式揭牌 , 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件大事 。 西部科学城是城市世界名片的标签 , 意味着它要参与全球市场 , 吸引全球最顶尖、最前沿的科技创新要素 。 对于成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而言 , 这将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 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依托产业功能区打造‘核心+基地+网络’的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体系 , 成都将打造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区和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地 。 ”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
“核心”组建实验室体系 , 这里集聚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成都超算中心、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科大成都学院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科技创新基地、科教基础设施32个 , 吸引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289人、本科以上学历人才15万人 。
“基地”打造转化承载区 。 高水平建设成都新经济活力区、生命科学创新区、未来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4个基地产业功能区 , 联动构建科学研究、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全价值链体系 , 形成产业细分领域“二次创新”承载地和成果转化承载区 ,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和市场化 。
高品质科创空间布局创新“网络” 。 以产业功能区1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为承载 , 规划建设小空间尺度、高创新密度的科创空间 , 强化研发设计、投融资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撑 , 打造集技术转移、产业加速、孵化转化等为一体的高能级科技创新服务载体 , 加快构建产业创新应用场 。
“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创新体系 , 打通了从基础创新到产业赋能的深度融合 。 一个例子就是成都超算中心 。
“成都超算中心自2020年投运以来 , 已服务用户450余家 , 部署软件200余个 , 服务区域涉及19个省市 。 在大数据发展领域 , 成都超算中心已步入服务数字中国建设‘快车道’ 。 ” 成都超算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勤表示 , 市场的繁荣证实了这一逻辑 , 经历了科研机构、企业的验证 。
站稳优势赛道 , 也要竞逐未来赛道 , 这种“战略预判” , 既是对规律、趋势的前瞻把握 , 同时也是一种“未雨绸缪” 。
2021年4月1日 ,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暨投资促进工作会召开 , 成都的产业功能区再次更新 , 释放求新求变的决心和魄力 。
比如 , 碳中和产业生态圈、天府牧山数字新城都值得期待 。
成都坚持“战略留白” , 聚焦未来赛道实施新一轮功能区优化调整 。 围绕城市核心功能和战略目标优化产业功能布局 , 把握未来科技、未来医学、工业机器人、工业设计、数字文创、医美、汉服等细分领域前沿趋势整合优化和“揭榜挂帅”一批产业功能区 , 动态调整了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名录 , 将全市产业功能区优化调整为58个 , 为布局发展有潜力的未来产业、未来赛道“战略留白”8个市级产业功能区名额 。
【体系|上接01版】“谁能干就让谁干” , 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氛围在成都的产业功能区拉开 , 这正是成都产业稳中提质的秘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