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上海游戏产业20年: 千企入局,年收千亿


年收|上海游戏产业20年: 千企入局,年收千亿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努力打造“游戏创新之城”
[ 2020年上海二次元移动游戏销售收入占全国比例达到37.6% , 较上一年度增加5.6个百分点 。]
7月末 , 随着台风“烟花”的强度减弱并远离上海 ,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下称ChinaJoy)拉开帷幕 。
这样的展览会在上海已经连续举办了18届 , 每届参展产品从当初的不足200件 , 增长到如今的4000件左右;观众人数也从当初的7万人次 , 增长到如今的35万人次左右 。 在ChinaJoy蓬勃发展的同时 , 上海也逐渐成长为“游戏之都” 。
“上海在原创精品扶持、专项资金支持、公共平台服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营造等方面的优势有力地推动了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 。 ”巨人网络(002558.SZ)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公司《街篮》等多款产品获得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管的新闻出版专项资金支持 。
在政策催动下 , 上海的游戏产业迅速发展 。 启信宝数据显示 , 2000年之前 , 在上海注册的游戏公司有720家;2000年~2005年新增注册的游戏公司有490家;2006年~2010年新增注册的游戏公司有1727家;2016年~2020年新增注册的游戏公司有936家 。
伽马提供的数据显示 , 上海网络游戏销售收入已经从2013年的255.2亿元 , 增长到2020年的999.2亿元 。 2020年上海二次元移动游戏销售收入占全国比例达到37.6% , 较上一年度增加5.6个百分点 。
从端游、网游迈进手游
中国的游戏产业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 , 当时互联网还未普及 , 传播渠道有限 , 以单机游戏为主 。 然而 , 在盗版市场、外资竞争的多重挤迫下 , 游戏产业迅速走向衰落 。 进入21世纪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 网络游戏在国内迅速崛起 , 上海也成为游戏行业的重镇 , 盛大、九城、巨人等一批企业诞生于此 。
由于研发能力薄弱 , 刚开始的网络游戏公司大多以代理为主 。
2001年 , 盛大网络代理的《传奇》在国内上线 。 一年后 , 游戏宣布最多同时在线人数突破50万 , 这是当时全球用户数量第一的网络游戏 。 2002年 , 第九城市获得《奇迹MU》的国内独家代理权 , 一年后 , 游戏宣布最多同时在线用户达到30万 , 2004年 , 九城宣布拿下《魔兽世界》 。
在代理的基础上 , 一些游戏公司开始自研 。 2004年11月18日 , 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 第一款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征途》开始投入自主研发过程 。 2006年 , 巨人网络自研的《征途》开始公测 , 这是国内第一款提出“永久免费”且“公测不删档”的网游 , 公测当天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0万 。 11月11日 , 《征途》同时在线人数突破68万 , 本土原创作品第一次占据中国市场最高点 。
“《征途》开创了免费商业模式 , 首创自动寻路、 自动打怪等创新玩法被全行业模仿 , 成为行业游戏制作标准 。 ”巨人网络表示 , 《征途》地推团队结合脑白金的模式与经验 , 针对全国二三线城市以及村镇的地面推广渠道进行推广 。 2008年04月26日 , 《征途》同时在线人数达到210万 , 成为“中国第一网游” 。
随着端游、网游在国内游戏市场的兴起 , 手游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
2010年前后 , 在智能手机普及、电信运营商资费下降、资本介入等背景下 , 手游开始呈现跳跃式增长 。 上海出现了恺英网络(002517.SZ)、游族网络(002174.SZ)、波克城市等新一批游戏企业 。
以波克城市为例 , 该公司旗下拥有《捕鱼达人》、《爆炒江湖》、《过山车大亨》、《猫咪公寓》、《Tile Master》等休闲游戏 , 累计注册用户已超过5亿人 , 月活跃用户过6000万人 。 目前拥有员工超过800人 , 主要由游戏研发、美术、发行、运营等职位构成 。
“游戏对人才素质要求极高 , 而上海游戏产业发展较早 , 早期游戏公司几乎都在上海 , 产业密集 , 吸引聚集了大量产业人才 , 满足了我们的人才招聘需求 。 ”波克城市品牌总监肖甘苏莉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 , 波克城市选择上海与当地的政策、营商环境、人才招聘等原因分不开 。
近年来 , 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努力打造“游戏创新之城” 。 上海在2018年发布《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 提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 其中游戏产业是创新发展的焦点领域;2018年为推动上海动漫游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 朝全球动漫游戏产业龙头城市的目标迈进 , 上海市制定《关于促进上海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 。
二次元移动游戏收入占比达37.6%
如果说盛大、巨人、游族、波克城市等厂商是为上海游戏产业打下基础 , 那么心动公司(02400.HK)、B站、米哈游、莉莉丝等新一代游戏企业崭露头角 , 则是上海游戏产业的“二次崛起” 。
2013年开始 , 随着Z世代用户消费能力的逐渐释放 , 二次元产品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机会 。
“一款好的游戏不仅仅是一个好的娱乐手段 , 它是优质的网生内容、优秀的文学作品、很好的文化载体 。 在我们看来很多用户在玩游戏的时候不光只是为了消遣 , 其实和看小说、看视频本质是一样的 , 他们都是来了解这个内容的入口的 , 只不过了解这个入口有很多种方式 。 ”哔哩哔哩游戏事业部副总经理于杨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 , 一款内容定位的游戏需要关注三个指标:内容质量、游戏的火爆时间、游戏的受众规模 。
然而 , 要想创作一款内容型游戏并不容易 。 从产品的维度 , 需要强调内容创新 , 要求风格化、辨识度非常高 , 玩法也要跟得上时代 。 于杨表示:“2016年~2018年 , 二次元游戏主要还是强调内容表达 , 包括人物、世界观 , 只要这些到位了 , 哪怕玩法稍微弱一些 , 其实都还是能获得不错的成绩的 。 但是2019年之后 , 随着用户审美的觉醒 , 对于整个玩法的需求或者用户对于整个游戏综合水平的评判变得更加高了 , 在现在内容型游戏来说 , 玩法至少也是要跟得上时代的 , 不能被时代淘汰 。 ”
伽马提供的数据显示 , 上海网络游戏销售收入已经从2013年的255.2亿元 , 增长到2020年的999.2亿元 。 2020年上海二次元移动游戏销售收入占全国比例达到37.6% , 较上一年度增加5.6个百分点 。
二次元游戏成长的背后 , 是上海自研游戏实力的体现 。 上海自主研发网络游戏销售收入从2013年的168.1亿元 , 增长到2020年的823.8亿元 。
第一财经采访人员了解到 , 自主研发网络游戏的主力一方面来源于 , 上海新成长起来一批本土孵化的研发型企业 , 如莉莉丝、米哈游、鹰角网络等;另一方面 , 部分大型游戏企业通过在上海建立研发团队的方式强化自身研发实力 。
【年收|上海游戏产业20年: 千企入局,年收千亿】为了满足Z世代用户的需求 , 近年来 , 游戏产业已从影视、动画、音乐等相关产业中吸纳部分人才作用于游戏品质提升 , 而不同产业人才带来的差异化技术运用方式 , 也将作用于游戏产业技术创新 。 以影视产业为例 , 其动作捕捉技术在游戏产业的应用已较为广泛 , 而未来诸如虚拟制片、面部捕捉、AI换脸等技术也有望进一步融入游戏产业 , 进而实现创新升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