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通过港交所聆讯,网易云音乐再筑原创护城河,亏损仍将持续


AI财经社|通过港交所聆讯,网易云音乐再筑原创护城河,亏损仍将持续
文章图片
图1/2
图/视觉中国
文/程靓
编辑/孙月
“全球音乐社区第一股”网易云音乐上市提速 。
8月1日晚间 , 网易云音乐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发布聆讯后资料集 , 上市联席保荐人为美林、中金及瑞信 。 截至8月2日收盘 , 网易(9999.HK)报价158.2港元 , 涨幅1.74% , 总市值达5466亿港元 。
早前 , 在市场监管总局对腾讯控股收购中国音乐集团做出反垄断处罚后 , 网易云音乐就加快了上市的步伐 。 一周前 , 就有媒体报道 , 网易云音乐最快于本周内寻求上市聆讯 , 集资约78亿港元 。
随着监管政策落地 , 听歌要切换不同APP的时代终结了 , 独家版权不再是在线音乐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 各大平台或将基于自身流量开拓新的流媒体业务 。 没了独家 , 后版权时代的网易云音乐能凭借音乐社区突围吗?在线音乐的下一个赛道又将会在哪里?
深耕社区和原创
不同于其他头部在线音乐平台 , 把社交作为主要功能的网易云 , 依靠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维持着很高的用户粘性 。 “云村”已经成为新一代文艺青年及年轻群体的聚集地 。
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 , 网易云音乐的在线月活跃用户数(MAU)从去年同期的1.70亿增至1.83亿 , 日活听歌用户日均听歌时长达76.5分钟 。 同时 , 网易云音乐用户创作歌单总数超26亿 , 主动进行UGC创作的月活用户占比约26%;入驻独立音乐人数量超26万 , 持续位居行业第一 。
在社区和原创音乐上的强势优势 , 成为了网易云音乐竞争的核心壁垒 。 自腾讯解除独家版权护城河后 , 不少之前热衷于社区又受制于独家音乐版权的用户 , 将再次回到网易云音乐的怀抱 。
有研究报告指出 , “年轻用户与内容社区将驱动网易云音乐长期增长 。 高付费意愿的年轻用户 , 以及高活跃高黏性的音乐社区属性 , 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平台的货币化能力 。 ”
此次聆讯后的资料集显示 , 网易云音乐公布募资的主要用途在于继续深耕音乐社区、丰富多元音乐内容 , 继续创新并提高技术能力 , 以及用于甄选合并、收购及战略投资 , 运营及一般企业用途 。

AI财经社|通过港交所聆讯,网易云音乐再筑原创护城河,亏损仍将持续
文章图片
图2/2
图/视觉中国
亏损仍将持续
对受困于版权限制已久的网易云音乐来说 , 独家音乐版权的解除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版权令”后的网易云音乐并不轻松 , 除了自身长期处于净亏损状态的内忧外 , 网易云音乐还面临包括短视频平台在内的竞争外患 , 毕竟走出“版权围城”的不只有网易云音乐 。
招股书显示 , 2018至2020年 , 网易云音乐的营收分别为11.48亿元、23.18亿元、48.95亿元 。 但一直处于净亏损状态 , 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18.14亿元、15.8亿元、15.68亿元 , 3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 。 2021年一季度 , 网易云音乐经调整后净亏损额达2.84亿元 。
对此 , 网易云音乐表示 , 近几年 , 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一直专注于通过投资品牌及高质量内容扩大用户群体 , 而非寻求实时的财务回报或盈利能力 , 并进一步指出 , 公司变现还处于相对较早的阶段 , 未来的盈利能力还不确定 , 预计可能持续亏损至2023年 。
自2015年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的通知》起 , 国内各大在线音乐平台纷纷加入版权竞争 , 而在如今“版权令”后 , 各大平台又悄然兴起了内容之战 。
今年6月 , 腾讯音乐就进行了组织架构的升级 , 宣布成立内容业务线 , 负责音乐内容相关业务的整体规划、战略制定和统筹管理 。 早前 , 腾讯音乐还提出了“内容共创”概念 , 并与索尼音乐共建电子音乐厂牌Liquid State , 截至2021年 , 腾讯音乐已经与华纳音乐、索尼音乐、环球音乐国际三大唱片集团共建厂牌 。
【AI财经社|通过港交所聆讯,网易云音乐再筑原创护城河,亏损仍将持续】除了巨头腾讯外 , 搅动市场的还有虎视眈眈的短视频平台 。 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上各种“神曲”不断出圈 , 并带动了各大音乐平台和社交媒体的病毒式传播 。 短短几秒的听觉刺激 , 正逐渐成为大多数用户追捧的音乐消费方式 。 此前字节跳动成立音乐事业部的消息 , 也进一步显示出了短视频平台开始向流媒体领域进军的决心 。 由此可见 , 在当前的在线音乐平台市场中 , 网易云音乐要超越的不仅仅是腾讯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