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自媒体|水果赛道加速,饿了么联合百果园等建首个行业标准

作者 | 江湖老刘
【财经自媒体|水果赛道加速,饿了么联合百果园等建首个行业标准】编辑 | 江湖哥
来源:江湖老刘(ID:jianghulaoliu3)
切入点在水果 , 但目的却在本地服务板块 。
作为阿里本地服务版图的重镇 , 饿了么陆续有了新动作 , 而开放的姿态也俞发明显 。
6月29日 , 饿了么正式宣布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达成合作 , 以“服务更好一点、开放更多一点”的理念启动“新服务伙伴计划” 。 未来 , 饿了么还将牵手更多商家 , 共同推进行本地生活行业数字化进程 。
据了解 , 自“新伙伴计划”发布后 , 生鲜领域的叮咚买菜、钱大妈、每日优鲜;下午茶的奈雪的茶、乐乐茶、7分甜以及卤味的留夫鸭、久久丫等品牌纷纷加入 。
从构建生态到大力扶持 , 饿了么再次组建 “水果群”阵营 , 包含了百果园、鲜丰水果、切果NOW等头部品牌 。
切入点在水果 , 但目的却在大的生鲜场 , 一场生鲜入口战役开始打响 , 本地生活服务似乎迎来春天 。
建立标准 , 开放共赢
受新冠疫情影响 , 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快速发展 , 生鲜电商行业规模已达4584.9亿元 , 较2019年增长了64.0% 。 随着生鲜电商的发展及模式的成熟、 用户网购生鲜习惯的养成、生鲜电商用户覆盖数量愈发广泛以及技术愈发成熟 , 预计到2023年生鲜电商行业规模将超万亿 。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 饿了么牵起了品牌商家联盟体系 , 建立行业首个标准 , 助力各个连锁商卖货 。 据官方介绍 , 自2020年12月联和发布“阳光果切”标准后 , 饿了么合作的商家已超万家 , 平台果切订单同比去年增长超过了100% , 此外 , 果切订单也带动水果整体订单的快速提升 。
饿了么再次联合百果园、鲜丰水果、切果NOW等数十家国内头部水果连锁品牌开启夏季行动 。 从用户画像来看 , 整体的消费人群仍偏于白领人群 , 而新鲜的水果品质和丰富的水果品类则是促进这类人群下单的重要因素 。
在水果联盟体系中 , 无论是大型水果连锁品牌 , 还是中小水果商家 , 都将实现“鲜果现切 , 坏果包赔” 。 这其中就需要标准流程化操作 , 饿了么平台便在其中承载桥梁作用 , 为商家员工提供流程规范培训 。 同时 , 通过升级服务 , 化解消费者对果切消费的种种顾虑 , 并上线“阳光果切”频道 , 为商家树立品牌标识 。 提供流量支持 。
江湖老刘认为 , 饿了么平台选择水果联盟作为切入点 , 一方面 , 盛夏水果是畅销品 , 通过建立联盟可以迅速提高窗口效益 , 解决用户需求;另一方面 , 扶持商家可以扩充平台各领域的品牌库 , 并践行平台帮扶商家的社会责任 。
生态共振 , 标化服务链条
随着经济向前发展 , 我国消费群体逐渐发生变化 , 现阶段80、90后成为消费的中坚力量 , 据艾瑞调研数据显示 , 35岁及以下的生鲜电商用户占比达55.7% 。 80、90后消费群体对生鲜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 , 购买生鲜时更注重便利性 , 对生鲜品质的要求较高 , 同时对配送速度有“更快”的要求 。
去年7 月 , 饿了么宣布餐饮外卖平台升级 , 成为解决用户身边一切即时需求的生活服务平台 , 服务由“送外卖”升级为“送万物” , 同时启动“百亿补贴” , 覆盖全国 100 多个重点城市的餐饮、生活服务和零售商家 。
在用户更加“刁钻”的需求下 , 要求服务商需提前洞察年轻一代消费观念 , 服务的精细化决定了用户的忠诚度 。
据悉 , “阳光果切”对商品名称、品种、产地、价格、加工流程等 , 均提出了具体要求 。 比如 , 在加工西瓜果切时 , 要求去皮后的果肉不得留有白色、绿色的部分 , 切割为长宽均为 2 厘米左右的方块 , 称重时必须去除打包盒重量 。
这一系列策略 , 是饿了么布局本地生活服务生态池的前置要求 , 要知道 , 覆盖城池商业地段 , 需要的不仅仅是线上的本地服务 , 更需要生态伙伴的合力支持 , 形成生态共振体系 。
也正由此 , 饿了么开始组建生态联盟 , 在开放理念的驱动下 , 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达成“新服务伙伴计划”签约 , 双方将共同在品牌提升、人才培训、行业标准、线上管理、绿色发展等五大领域深度合作 。
江湖老刘认为 , 饿了么力推水果联盟 , 实际是建立一个闭环生态体系 , 实现双赢局面 。 一方面 , 生态内的品牌商们能够享受到平台福利值 , 建立标准化服务以及获得流量扶持;另一方面 , 在池子足够大、服务足够全的基础上 , 平台可以获得更多服务加持 , 吸引更多用户加入 。
开放生态池 , 强化本地生活服务
根据艾瑞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 , 到2025年 , 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 , 将从2020年的19.5万亿元增长到35.3万亿元 , 本地生活服务线上渗透率也将增至30.8% 。 对于这一万亿量级的市场 , 各大平台之间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境地 , 在各路风口催化下 , 流量入口的占据显得更加重要 。
此次饿了么搭建水果联盟 , 只是一次切入本地服务的小尝试 , 要知道 , 饿了么本地生活服务的版图已经开始逐渐扩充 。
今年4月 , 饿了么充电宝服务在全国上线 , 首批接入怪兽充电的全量点位和设备 , 消费者用饿了么App扫码即可借还充电宝 。 一方面 , 借助饿了么平台 , 为怪兽充电带去了新的增量用户 , 搭建起“共享充电宝企业+外部平台”的行业新形态;另一方面 , 平台模式为共享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 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链条 。
买菜业务亦是如此 。 早在2017年5月 , 叮咚买菜就全品类上线饿了么 , 截止到2018年9月 , 在饿了么平台月交易额即突破1000万 , 进店转化率、下单转化率长期保持在30%左右 , 成为开放平台与品牌合作推动生鲜线上化的典型案例 。
在饿了么与生鲜电商平台的合作中 , 饿了么自身的流量优势 , 将为第三方生鲜电商平台提供流量入口 , 而第三方生鲜电商平台的优势商品 , 同样也能够为平台进行引流 。 所以 , 对于原本可以通过买菜业务与生鲜电商平台进行竞争的两者来说 , 合作无疑是最大的“共赢面” 。
饿了么相关负责人也表示 , 饿了么会始终坚持“开放”的路线 , 不与商家争利 , 哪怕短期内会牺牲一些平台利益 。
江湖老刘认为 , 补齐本地服务是阿里在新零售布局的重要支撑 , 各个赛道的包容性 , 决定了本地服务的聚合度 。 不论是平台扶持商家 , 给予流量支持扶摇直上 , 亦或是商家辅助平台 , 补齐服务短板 , 本质上都是在本地服务池中 , 用流量、技术、资金优势 , 为现有的用户人群搭建服务闭环 。
诚然 , 接入了合作伙伴的服务 , 是为了让本地生活服务版图更加“饱满” , 但更重要的是 , 在大环境下 , 押注在未来十年的新零售业态 , 才是阿里的“重头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