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高投入换高增长时期结束,阿里是互联网行业的缩影
作者|彭倩编辑|董洁
8月3日晚间 , 阿里巴巴于美股盘前发布了2022财年第一财季(即自然年2021年Q2)财报 。
财报显示 , 截至2021年6月底 , 阿里巴巴营收为2057.4亿元 , 略低于市场预期的2093.8亿元 , 同比增长33.8%;利润表现上 , 第一财季经营利润为308.47亿元 , 同比下降11%;经调整EBITA为417.31亿元 , 同比下降8% , 尽管高于市场预期的388亿 , 但基本来自于内部降本增效 , 主营业务略显疲软 。
这是一份总体上差强人意的财报 。 “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同样开始困扰阿里巴巴 。 财报发布后 , 阿里巴巴股价高开1.88% , 一度涨超2.5% , 但次日收盘跌1.35% 。
财报发布前 , 瑞银认为 , 该轮对互联网监管可能至少持续到2021年年底 , 从技术配置而言目前估计尚未触底 , 该行建议对内地互联网行业整体持的‘减持’看法 , 同时也将阿里巴巴的股价从290美元下调至268美元 。
除了较为严格的监管环境 , 市场普遍看低的原因还在于 , 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 , 阿里巴巴的各项业务发展仍面临较大的挑战:营收、用户增长乏力 , 重注的社区团购、阿里云等业务也背负较大压力 。
但本季财报阿里也传递出了更多积极的信号 。 在收入指标划分上 , 阿里第一次将“核心商业”分部表述改为了“商业”分部 , 36氪认为其有意向外界展示其多引擎驱动的印象 。
财报显示 , 阿里巴巴商业分部下“中国零售商业”的客户管理收入(包含包含广告及佣金收入)同比仅增14% , 占总营收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46%降至39% 。 但“其他”业务(该项收入主要由直营业务组成 , 包括高鑫零售、天猫超市、盒马、进口直营和银泰等)却取得收入548.04亿元 , 同比增长82% , 远高于34%的总营收增速 , 占总营收的比例达27% 。
在依靠平台模式坐享多年高毛利红利之后 , 阿里在过去半年加大了自营业务的比重(其中就包括并表高鑫零售) , 也试图让外界淡化自己平台概念 , 于内于外这都是相当明智的选择 。
营收、GMV增长乏力
本季度阿里巴巴的营收增长低于市场预期 , 且同比增速只有33.8% , 甚至比疫情最严重时期还低(2020年Q1为同比增长38%) , 阿里巴巴此前十几个季度营收增速一直保持同比40%的稳定增长状态 。
营收增长的乏力与实物电商GMV增长乏力、佣金收入降低、用户增长陷入瓶颈等问题皆密切相关 。 本季度淘宝天猫的营收增长低于14% , 创下新低 。
即使举办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天猫618大促 , 也没能挽回增长颓势 。 多位商家普遍向36氪表示 , 如今618大促能够带来的GMV和用户的增长已经十分有限 , 其中一位美妆类的商家表示 , 618期间其GMV与日常平销相比 , 仅有3成增长 。
值得关注的是 , 本季度开始淘系实物电商不再公布剔除退单后的GMV增速情况 , 这一数据在上个季度是26% , 已经处于历史低位 。
一个行业背景是 , 从大盘看 , 今年上半年的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5.03万亿元 , 同比增长仅18.7% , 整个电商零售的大盘增速在近两年呈现下降趋势 。 阿里巴巴作为全国最大的电商平台 , 不论是用户规模还是单用户GMV要大幅跑赢大盘的增长都会比较困难 , 很难跑赢大盘多少 。
具体到业务层面 , 营收增长乏力 , 一方面 , 阿里巴巴持续降低商家佣金 , 为商家减负有关 。 本季度淘系电商佣金+广告收入增速为13.7% , 处于市场预期增速(14%-17%)的低点 。 接受36氪等媒体采访时 , 天猫负责人吹雪(花名杨光)曾透露 , 2021年阿里巴巴将预计为天猫商家减负接近100亿元 。 自年初至今 , 阿里巴巴已经颁布了大大小小数个商家激励政策 。
另一方面 , 严格的监管迫使平台从效率和利润导向逐渐转型为“基础设施” , 除了为商家减负 , 阿里巴巴还实行了较大力度的用户补贴政策 , 这令淘系的变现和盈利能力都有所下降 。
持续了几个季度的用户增长瓶颈依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 虽然淘宝特价版、社区团购给淘系带来了部分新增用户 , 该季度阿里巴巴年活买家增长1700万(上个季度是3200万 , 环比下降88%) 。 其中1000万由淘宝特价版引流 , 这意味着社区团购给阿里巴巴整体生态带来的新增用户很有限 , 或许更多是老用户的转化 。 此外 , 淘系电商月活用户这一季度的增长也只有1400万 , 环比下降64% , 说明大促后用户留存也不理想 。
用户增长没有多大起色 , 叠加“二选一”策略逐渐失效 , 电商渠道逐渐分化的背景下 , 极度渴望流量的商家将被分流至其他平台 , 这也将进一步加剧阿里巴巴实物电商GMV和营收增速下跌 。
【36氪|高投入换高增长时期结束,阿里是互联网行业的缩影】事实上 , 为了获取更多用户 , 阿里巴巴此前已通过淘宝特级版、淘宝内容化(增加逛逛业务 , 丰富平台的短视频内容生态)、社区团购等生态内的业务为淘系电商引流(海外业务增量不计入) 。 但从当前数据来看 , 有一定效果 , 但仍然不够 。
从外部引流变得十分必要 。 近期 , 道琼斯报道称阿里巴巴和腾讯考虑 , 将互相开放生态系统 , 双方都在制定放松限制的计划 。 具体而言 , 阿里巴巴的初步举措可能包括将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和天猫;而腾讯或将允许淘系电商的内容在微信内分享 , 抑或允许微信用户通过小程序使用阿里巴巴的电商服务 。
若该项合作真正落地 , 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阿里巴巴的流量增长问题 。 在财报会上 , 阿里巴巴高层也多次强调:“互联网的初心是互联互通 , 平台之间的大循环 , 包括用户、数据、信息的循环 , 一定是能超过单一平台的小循环 , 带来新的红利 。 ”
多项投资业务承压
阿里巴巴此前曾在多个财季的电话会上表示 , 将“以利润换增长 , 坚定创造长期价值” 。
“坚定创造长期价值”的口号能透露不少信息 。 一来营造复利的方向长期来看是合理的 , 二来也说明企业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 对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成熟互联网企业而言 , 高投入高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了 。
除了让利商家和用户 , 阿里巴巴也在持续的进行多项重要业务的大笔投资 。 本季度阿里巴巴战略投资亏损139亿元 , 主要用于社区团购、淘宝特价版、本地生活服物和Lazada等业务 。 由于投资业务的加大投入 , 经调整 EBITA(Non-GAAP)也同比下降 8%至人民币 417.31亿元 。
先来看看市场最为关注的社区团购业务 。 根据财报披露的数据 , 社区商业平台区域分拨中心(RDC)的建筑面积季度环比增长约260% , 商品交易额(GMV)环比增长约200% 。 此外 , 阿里巴巴还在财报会上提及 , 社区团购被其视为新零售业务板块中的重要业务 。
据36氪了解 , 盒马集市的6月单量在600-700万单 , 远低于此前内部预期的1000万单 。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36氪 , 对此阿里MMC事业群总裁戴珊很不满意 , 为此在内部更换多名高管 。
淘宝特价版的目标和任务 , 仍然是为淘系电商引流 , 带来更多下沉市场的新用户 , 并且满足特定情况下对性价比有需要的用户的需要 。 目前淘宝特价版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虽然达到1.9亿 , 但单季增长仅为1000万 , 增速放缓 。 增长放缓 , 但投入却一直没有减少 。 从上个季度开始 , 淘宝特价版被放入零售创新业务板块 , 创新零售的板块亏损再次扩大 , 亏损率超过16% 。
在财报会上 , 阿里巴巴表示 , 阿里云失去大客户的影响会持续到财年结束 , 直到其国际业务完全脱离阿里云 , 此外 , 在线教育的整改也会影响到阿里云的营收 。
受此影响 , 阿里云智能业务增长降至29% , 增速降低主因仍是受到海外数据监管的影响 。 剔除该因素后 , 同比增长接近40% 。 但即使剔除该因素 , 云业务的增长也已经开始放缓 , 与之相照 , 亚马逊云在发展多年仍于2021年Q2录得同比37%的营收增长 。
此外 , 上个季度起 , 钉钉开始加入智能云业务版块 , 钉钉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 或将对阿里云的利润表现造成一定影响 , 目前阿里云刚刚赚取微薄的利润 , 单季利润为3亿元左右 。
本地生活这份苦生意也一直熬不到头 , 从外卖、酒旅到打车 , 厮杀一直十分激烈 。 随着滴滴强震 , 美团、百度、阿里都开始进一步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 , 尤其是打车业务 。 在2021年Q3 , 三方开始重启打车补贴大战 。
为了承接住滴滴强震带来的市场机会 , 阿里巴巴于7月2日宣布 , 本地生活与高德、飞猪组成生活服务板块 , 由老将俞永福负责 。 在财报会上 , 阿里巴巴也表示 , 预计本财年内高德将有1亿用户使用与定位相关的服务 。
至于大文娱 , 这一季度的营收增速只有15% , 目前阿里巴巴对这块业务的预期在于:降本增效 , 不要带来较大亏损 。
在监管趋严、增量见顶进入存量竞争的时代 , 互联网巨头只能一边合作 , 一边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 。 行业高速增长的高光时刻已经逐渐远去 , 接下来的日子都得小心经营 。
推荐阅读
- 浦峰|冬奥纪实8k超高清试验频道开播,冬奥结束后转入常态化运转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Tesla|最高涨幅21088元:特斯拉Model 3/Y入门车型价格调整
- 新机|快准稳,捕捉每个高光瞬间! 刘衡分享EOS R5拍摄体验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凝胶|高交会刮起 “专精特新”风 “小巨人”撑起大视野
- Tesla|特斯拉新款Model S电池体积小能量密度高 外媒揭秘三大关键技术
- 养殖|科创信达冠名!第二届智慧养殖高峰论坛帷幕:推动畜牧行业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