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进军”剧本杀


|大厂“进军”剧本杀
文章图片
图1/1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佳璇
来源: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7月底 , 剧本杀行业接连出现资本动作 。
天眼查显示 , 7月29日 , 剧本杀平台小黑探发生工商变更 , 注册资本增加25% , 新增阅文、金沙江创投等股东 , 持股比例各占10% 。
同期 , 剧本杀品牌“推理大师”获梅花创投千万级美元Pre-A轮融资 , 用于线下店扩张、上游作者培养以及主持人孵化等业务 。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 , 据某企业分析机构统计 , 截至7月15日 , 目前我国狼人杀、剧本杀相关的融资事件共计31起 , 涉及项目共14个 , 披露的融资总额超252.5亿元人民币 。 纵观各项目的融资历程 , 处于早期阶段的品牌占据大多数 。
在剧本杀市场百亿、热搜频繁、门店井喷的另一端 , 是这一赛道野蛮生长、高度内卷、速生速死的泡沫与风险 。 随着行业发展 , 大厂和投资方对于剧本杀的认知与想象在不断发生变化 , 这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押注”思路与目标选择 。
从观望、试水、到正式入局 , 资本如何穿过剧本杀的重重迷雾 , 掌握核心资源与优势位置 , 持续创造价值?
流量有了 , 钱呢?
此次参投剧本杀平台小黑探的金沙江创投 , 正是2018年7月线上剧本杀App我是谜的天使轮投资方 。 回看过去 , 2018年被称为是剧本杀行业的“融资元年” , 众多资本纷纷下场 , 剧本杀App成了“香饽饽” 。
梳理我是谜的发展与融资情况可以发现 , 这款App风头一时无两 。 2018年3月24日 , 我是谜小程序上线 , 上线首日涌入4700 多个用户 。 6月完成APP公测 , 7月正式上线 , 2天内冲到排行榜第9名 , 月活破万 。 9月份 , 我是谜官宣为热门综艺《明星大侦探》第四季官方指定社交推理App , 又收获一大波新流量 , DAU接近10万 , 月活近45万 。
融资方面 , 我是谜在半年内完成了三轮融资 。 2018年4月 , 新进创投完成对我是谜首轮投资;同年7月 , 金沙江创投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同年11月 , 魔量资本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
市场闻风而动 , 水涨船高 。 除我是谜以外 , 不少其他线上剧本杀App也在2018年完成了天使轮融资 。 2018年4月份 , 戏多多获得由险峰长青投资的数百万天使轮融资;同年5月 , “戏精大侦探”获得由经纬中国独家投资的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10月 , 百变大侦探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
受2020年疫情影响 , 线下实体剧本杀店暂停营业 , 生存艰难 , 而线上App迎来第二次“井喷式”发展 。大年初一 , 我是谜App因访问人数暴增、系统崩溃登上微博热搜 , 次日我是谜团队新增5台服务器 , 但一小时不到系统再次预警 。 在这之后 , 我是谜又增加了20%的用户 。
线上剧本杀尝到了流量爆发的甜头 , 也迅速迎来业内对其商业模式的质疑 。
首先是流量不稳 。 根据七麦数据 , 在IOS应用免费排行榜排名中 , 我是谜在2020年1月28日达到第12名的峰值 , 之后便一路下滑 , 多数情况下维持在第600名到第900名之间 。 2021年春节期间App排名再度达至高峰 , 但也仅为第184名 , 难续辉煌 。
其次是变现困难 。 线上剧本杀多为免费App , 主要通过用户充值会员、购买道具、消费付费剧本获利 。 早期付费剧本的价格多为几块到几十块 , 目前极少数头部付费本可以达到一百多块 。
免费“午餐”的背后 , 是难以保证的剧本质量和游戏体验 。
在一场剧本杀作者培训课上 , 主讲人这样介绍:“剧本杀分线上和线下 , 线上剧本非常好上手 , 适合新人练手赚外快 。 我们会提供模版 , 只要照着模版写就行 。 我们还和这些线上剧本杀App有合作 , 会把学员的剧本批量推荐给他们 , 他们每个月都有剧本更新数量的任务 , 要求比较低 , 很容易通过 。 ”
对于投资方而言 , 未来如何盈利是关键性问题 。 而我是谜的创始人林世豪也曾表示 , 我是谜没有盈利 , 也并没有打算借此盈利 , 而是要向线下店扩展 , 他们希望凭借我是谜在线上的品牌认知力导流到线下 , 打造国内第一个剧本杀品牌 。
目前 , 我是谜以授权加盟和直管模式拓展线下门店 , 由我是谜全权负责门店经营管理 , 加盟商带着店铺和资金做“甩手老板” 。 店铺主要分布在上海 , 2021年5月来到北京 , 我是谜正在加速扩张 。
泡沫与繁荣 , 围而难攻
后疫情时代 , 线下行业恢复经营后 , 不满足于线上语音互动的游戏体验 , 消费者开始转移至线下 , 剧本杀实体店迎来了生意高峰 。 美团休闲娱乐业务根据2020-2021年平台数据及市场调研推算 , 预估2021年中国实体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达到154.2亿元 , 消费者规模有望达941万 。
对于剧本杀玩家而言 , 线下面对面的游戏体验不可替代 。 也是基于这种高度沉浸的游戏体验 , 剧本杀行业才能拥有超过百元的客单价 , 让上游作者、中游发行商、下游店家有钱可赚 。
资本不是没有看到线下实体的巨大商机 , 但现实是围而难攻 。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了解到 , 曾有资本方联系剧本杀从业者表达投资意向 , 希望打通上中下游以实现规模化运营 。 南方都市报此前也曾报道 , 不少从业者都遇到过外部资本希望投资 。
但这些从业者们普遍选择拒绝 。 《窗边的女人》作者75先森认为 , 外部投资会影响很多决策;《刀鞘》作者老玉米则认为 , 剧本杀行业并不是一个依赖资本投资的行业 , “这个行业是以人为本 , 可能从业者个人需要钱 , 但是这个行业是不需要钱的 。 ”
资本脚步虽缓 , 但剧本杀创业的低门槛 , 吸引了众多想要通过开店发家致富的普通人 。 剧本杀线下门店“高速低质”的野蛮生长随之而来 。
一方面 , 根据美团研究院数据 , 截至今年4月 , 国内剧本杀门店数量从2019年的2400家上升到4.5万家 , 预测今年年年底将达到6万家 , 三年间店面数量翻了近25倍 。 同时天眼查数据显示 , 我国目前共有近8500家剧本杀相关企业 , 近6成注册于1年内 。
而另一方面 , 2020年 , 我国共注销近350家剧本杀相关企业 , 2021年前五个月里 , 相关企业注销数量达到了200家 , 仅今年4月共注销近100家相关企业 , 环比增长102% 。 闲鱼数据显示 , 今年4月 , 闲鱼平台以“倒闭”为理由转卖剧本、道具、门店桌椅等的数量较上月增加了110% 。
速生速死的现状 , 导致剧本杀门店在大众心中形成了“财富密码”和“割韭菜”的双重印象 。 同时 , 新兴行业在短期内的过分膨胀 , 让剧本杀上下游供需不平衡、信息差过大、行业行为不规范等问题逐渐暴露 , 剧本杀出现了高度内卷、“山头”林立、恶性竞争等行业隐患 。
更加重要的是 , 门店暴增带来了行业整体标准和内容质量的下滑 , “劣币驱逐良币”难以避免 。
有入行较早的店家告诉刺猬公社:“举个简单的例子 , 过去DM(主持人)必须脱稿 , 要保证玩家的体验 , 这是基本要求 。 因为DM就是做这个的 , 不然我们怎么好意思收玩家这份钱 。 但是现在行业标准在下滑 , 有的DM干脆照着读本 , 我们想招合适的人都变得困难 。 ”
在充斥着泡沫的繁荣中 , 一位调研剧本杀公司的投资人士迟迟未能确定投资目标 , 他向刺猬公社表示 , 自己现在还没能看清楚 。 而不少资本方围而不攻 , 多持观望态度 。 一些有相关内容业务的大厂和头部公司 , 如腾讯、万达等则主要通过IP授权与合作等方式试水 , 摸索方向 。
货、客、场
资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投资切入点 。
梅花创投投资推理大师看重的是客 。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表示 , 推理大师是专注在剧本杀领域的剧本研发、媒体、社群管理公司 。 推理大师的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上的千万用户 , 从线上引流到线下快速变现的可能 , 是他们投资的主要原因 。
在介绍投资理由时 , 梅花创投投资人还提到了剧本杀分发平台小黑探 。
据AI财经社报道 , 梅花创投投资人强调:“像主要做剧本分发和出版的2B公司小黑探 , 它拥有的更多是货和场 , 缺少C端流量 , 短期爆发比较困难 。 但推理大师是以C端为主的 , 它可以集人、货、场于一体 。 在我们看来 , 比货和场更重要的是人 , 人是变现的基础 。 ”
被认为在C端流量方面不够强大的小黑探 , 正是同期被上海阅文和金沙江创投看好并注资的另一家公司 。 作为剧本杀行业中的综合型服务性平台 , 小黑探的主要业务是为内容创作者和线下体验店“牵线搭桥” , 研发行业基础工具和收集市场数据 , 以解决剧本杀行业上下游信息不对称等痛点 。
当下 , 剧本杀行业仍有明显的“小作坊”特点 。 大多数店家虽然在美团、大众点评这类App上都拥有线上预约与付费入口 , 但这些入口普遍只承担展示功能 。 发行方在朋友圈“吆喝”卖本 , 店家通过微信群维护私域流量 , 交易也时常通过支付软件进行 。 有剧本杀从业者调侃 , 一打开朋友圈 , 就会有种“微商”的感觉 。
与这种“微商模式”对应 , 作为产业链中游的分发平台小黑探 , 优势是拥有大量上游工作室、发行方和下游店家资源 。 在行业高度成熟之前 , 随着自身体量不断扩大 , 小黑探拥有着打造公开平台和交易渠道、发布可靠信息、建构行业标准等宝贵先机 。
而在扩大用户规模方面 , 小黑探选择与美团合作 。 今年5月 , 小黑探与美团共建剧本数据库 , 协助美团以“剧本”为核心构建“剧本、评价、预订、拼场”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 搭建剧本杀消费的线上生态 , 目前已经进入上线倒计时 。
另外 , 好内容(货)依然是稀缺品 。 如果说内容发行方、销售平台、展会等是产业的核心纽带 , 那么作者则是关键资源 。 有老牌店家告诉刺猬公社 , 随着行业发展节奏加快 , 好的作品总体上减少了 。 过去店家逛展会能玩到不少好本子 , 现在挑本子越来越难 , 同时还有一些作品有抄袭、融梗等版权争议 , 靠营销出圈 。 作品精良、品控较好、高口碑的作者工作室和发行方 , 在圈子内十分抢手 。
需要注意的是 , 同一个作品在不同门店的质量和体验也会有显著差别 。 据了解 , 每家剧本杀店拿到作品授权之后 , 可以自行决定作品上架时间 。 部分店家会结合门店场景与DM风格 , 对作品进行二次设计和打磨 , 以提升玩家的游戏体验 。 而DM、拼场队友的态度和水平差距 , 也可能会导致玩家反馈截然不同 。 因此 , 店家的运营能力也较为重要 。
有资深行业人士表示 , 剧本杀产业应当朝沉浸式实景娱乐方向发展 。 这也就导致 , 剧本杀行业任一产业链环节的头部玩家 , 都试图以原本优势为基础 , 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
与此同时 , 打造具有获客能力和优质内容的实景(场) , 是全产业链中的重头工作 , 也是大厂和资本们最想占据的“蛋糕” 。
2021年5月 , 芒果《明星大侦探》线下剧本杀门店M-CITY在长沙正式开启营业 。 根据官方数据 , 五一期间 , 门店累计体验人数超900人次 , 总营收超过长沙其它剧本杀门店一个月收入总和 。 在2021年度发布会上 , 阅文也宣布将在剧本杀领域与芒果TV、熹多文化、探案笔记等围绕阅文IP做主题开发 , 并与万代等合作伙伴开发盲盒玩具等 。
从综艺出发的爱奇艺 , 2021年发布了三档悬疑推理类迷综系列节目——《萌探探探案》《奇异剧本鲨》《最后的赢家》 。 他们表示 , “迷综”系列将由爱奇艺和专业的剧本杀运营团队合作 , 落地成为线下的剧本杀空间 。
接受媒体采访时 , 负责综艺板块的陈伟表示 , 爱奇艺从前两年就开始针对剧本杀布局 , 而当下很多剧本杀门店倒闭的原因 , 就是正规军还没有入局到这样的蛮荒市场 。 大家知道风口来了 , 所以盲目入局 , 开了很多品质不高的门店 。
“我们在策划一个节目的时候 , 就想好了进行线上线下以及IP整个链条的布局 。 ”陈伟表示 , 爱奇艺已将剧本杀纳入“一鱼多吃”的商业模式中 。
参考资料:
1 。AI财经社:《“剧本杀”融资不断 , 全国门店3万家 , 是风口还是陷阱?》 。 程靓
2 。南方都市报:《剧本杀品牌推理大师融资千万美元 , 线上发家 , 加快布局线下店》 。 汪陈晨
3 。时代数据:《一个月注销企业环比增长102% , 年轻人不爱剧本杀了吗?》 。 时代数据君
4 。新浪科技:《视频平台瞄上“剧本杀” , 爱奇艺王晓晖谈综艺创新》 。 学梅
5 。三声:《剧本杀之火 , 是‘内容之火’》 。 黄泽正
【|大厂“进军”剧本杀】(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