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让梦想照进现实:电竞陪练背后的责任与未来

“遇到敌袭 , 千万不要慌 , 可以按照这种操作快速作出反应 。 ”7月25日 , 核桃(化名)边操作着鼠标 , 边通过耳麦耐心地向客人讲解着游戏技巧 。 自从2019年担任游戏陪练以来 , 这样的生活已经维持了两年多时间 。 “我的工作就是在线陪客户打游戏 , 同时指导对方 。 ”核桃说 。
电竞行业的火爆带来了游戏玩家数量的激增 。 随着电竞的不断职业化 , 陪练行业也逐渐通过平台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得以爆发式发展 。
起家于陪练行业的比心平台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 据公开数据显示 , 这家诞生于2014年的平台如今用户已覆盖1600多个海内外城市 , 用户数已超6000万人 , 注册游戏陪练人员达到800万人 , 更是创造了800多万个新经济就业岗位 。 已然成为陪练行业当之无愧的“一哥” 。
迅猛发展的背后 , 是比心平台长年来的多元化发展和技术钻研 , 如今的比心平台除了陪练核心外 , 不但构建起音频、视频、MCN等立体化的多业务场景 , 也开始在青训招募、数字化风控、新就业等领域发力 。
新兴力量
游戏陪练由来已久 。 早在魔兽争霸、CS火爆网络的年代 , 新手玩家为了提升技术、体验游戏快感 , 就已经习惯于寻找高手共同游戏 , 电竞游戏陪练应运而生 。 而近年来随着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电竞项目逐渐被主流认可 , 电竞陪练行业也逐渐通过平台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得以爆发式发展 。
放眼全球 , 电竞陪练这一赛道也正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所关注 。 美国专业电竞陪练平台“PROGUIDE”注册用户已超100万 。 另一家游戏社交“标杆级”平台Discord , 初期是以游戏玩家的语音社区起家 , 随后几年间逐步发展成为了泛游戏/电竞用户的兴趣社交社区 。 2020年12月 , Discord估值已达70亿美元 , 月活跃用户超过1.4亿 。
Discord以订阅制为首的业务 , 在2020年累计完成了1.3亿美元的收入 , 这样的营收规模却撑起了超过70亿美元的估值(此前Discord曾有机会以10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微软 , 后续微软放弃了这次收购) 。 此外 , Facebook此前宣布将推出名为“Fan Groups(玩家粉丝群)”的聊天群组 , 并新增一种名为“Looking for Players(寻找玩家)”的帖子 , 以帮助用户在同一粉丝群中寻找可以一起玩游戏的朋友 。 此举在业内人士看来 , 正是Facebook尝试进入电竞陪练赛道的信号 。
种种迹象表明 , 基于游戏电竞的社交正在成为下一个资本竞逐的风口 。 陪练作为游戏和电竞玩家的强需求之一 , 有望在这一风口下裂变出更多业务和营收的可能性 。
据《2020年度电竞营销行业报告》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电竞市场保持6%的年复合增长率 , 目前中国电竞用户规模更是超过4亿 。 这意味着随着数量日益庞大的新生玩家涌入电竞市场 , 拥有陪练需求的客户群体也不断扩容 。
据艾瑞咨询《中国电竞行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 , 2020年电竞陪练市场规模已超80亿元 。 市场上出现包括比心陪练、猎游、捞月狗等多家陪练平台 , 而其中有超七成的电竞陪练师集中在比心平台 。 这家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水准的电竞社区 , 经过七年多的发展 , 如今用户已覆盖1600多个海内外城市 , 创造了800多万个新经济就业岗位 , 已是中国线上电竞陪练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头羊 。
正名之旅
晚上8点 , 身在杭州的陪练师绯色(化名)准时登录进平台 , 准备完成刚接到的3个陪练订单 。 在遇到比心平台之前 , 绯色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专业陪练人员 。
得知绯色担任陪练后 , 家人曾一度语重心长地劝说她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 在家人眼里 , 老实上班才是人生正确轨迹 。 绯色清楚家人的担忧 , 但她更明白自己内心的追求 , “陪练也是正经职业 , 同样能赚到钱 , 而且将爱好变成职业让我更能投入其中 。 ”绯色如今每小时的定价是199比心币 , 约等于199元人民币 。 这意味着如果每天能稳定接下3、4笔订单 , 日收入则能达到600至800元 。
据比心官方数据显示 , 仅2020年全年新增300万人通过游戏陪练获得收入 , 累计为技能分享者创造收入超200亿元 。 其中全职陪练平均月收入约为7857元 , 兼职陪练平均月收入则为2929元 。 比心推出的“降落伞计划” , 还吸引了不少退役职业选手入驻 , 他们转型成为“明星指导” , 在接单陪练的同时 , 还可以通过发布游戏视频教程等获得打赏收入 , 或是通过粉丝经济实现流量变现 。 毫不夸张地说 , 越来越多对电竞抱有热情的年轻人在比心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 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 。
好消息不止于此 。
2019年7月 ,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电子竞技分会发布了《电子竞技陪练师标准》 , 意味着今后电竞爱好者可以通过认定平台进行考核 , 合格者将被授予“电子竞技陪练师”的官方职业技能认定 。 该标准将电竞陪练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个等级 , 明确了电子竞技陪练师在职业概况、工作要求等方面的规范 。 比心也参与了该标准的制订 。 这也是中国电竞陪练领域第一个团体标准 。 截至目前 , 已经有近4万人通过了国家电竞陪练师职业资质认证考核 。 一个月前 , 比心申报的《在线新娱乐服务运营标准化试点项目》正式通过立项审批 , 这也是电竞领域中首个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 。
如今 , 陪练已不再被视为洪水猛兽 , 而是开始成为一个正规职业 。 一时间 , 无数和绯色抱着同样念头的年轻人纷纷涌入平台 , 渴望在这个全新的领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
持续造血
如果说标准化是行业发展的根基 , 那造血能力便决定着行业发展的天花板 。
据腾讯电竞发布的《2021年全球电竞运动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 , 预计2021年全球电竞观众规模将达到4.74亿 , 同时中国还拥有9280万的核心电竞爱好者 。 而行业媒体此前曾统计称 , 当下最火爆的《英雄联盟》在全球有上亿玩家 , 游戏日均玩家数量突破800万人次 , 渴望成为职业选手的少年也达到数万计 。
如何让职业战队在万千人群中发现自己 , 青训招募成为年轻人的敲门砖 。 同样据人社部公开数据显示 , 我国正在运营的电子竞技战队(含俱乐部)有5000余家 , 电子竞技选手约10万人 , 而“电子竞技员”的整体从业规模超过50万人 , 这意味着该行业未来5年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
拥有庞大陪练和玩家群体的比心平台 , 自然被有人才储备需求的职业俱乐部所看重 。
2018年 , 比心平台启动电竞青训相关项目 , 并在不久后推出“电竞星火计划” 。 该计划由比心和众多国内知名职业战队共同发起 , 面向全国范围内16岁以上青年展开选拔 , 并向合作战队输送青训人选 。
那段时间里 , 比心亲眼见证了玩家对职业电竞的热情 。
2019年3月 , 比心和iG俱乐部合作在平台上招募青训选手 , 这次尝试吸引到数万玩家的关注 , 报名玩家人数达到近3000名 。 此后联手其他俱乐部所打造的青训筛选活动里 , 报名数据一次次被刷新 。 仅在2020年 , 比心就举办了近50场青训招募活动 。 2021年上半年 , 比心已与FPX、iG等13家俱乐部合作 , 举办31场青训招募活动 。 电竞星火计划推出以来 , 累计报名总人数超10万人 , 其中95人进入线下试训 , 17人入选俱乐部走上职业舞台 。
7月28日 , LPL赛事知名俱乐部JDG正式官宣 , 此前JDM打野选手Xhow(杨文浩)升入一队 。 而这名出生于2002年的小将 , 正是通过第一期“电竞星火计划”进入到电竞职业赛场 。
除了为一部分年轻人提供了通往职业赛场的通路 , 类似“电竞星火计划”这样的线上青训招募计划 , 也帮助很多游戏爱好者认清了自己能否“吃电竞这碗饭” 。
不久前 , 被称作“电竞劝退机构”的第三方电竞教育机构频繁见诸报端 , 这些机构通过培训与各类模拟比赛 , 让一部分怀揣电竞梦的年轻人意识到自己与职业选手的差距 。 与电竞教育机构的“劝退”模式相比 , 线上青训选拔同样具备“劝退”效果 , 且覆盖面更广 , 成本更低 , 报名方式也更便捷 。
业内人士认为 , 过去职业生态的不透明让许多电竞爱好者形成了“我上我也行”的想法 。 但职业选手除了游戏能力 , 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学习能力 , 默契的团队配合和专注的职业态度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素质 。 线上青训招募一方面为有天赋的年轻人制造机会 , 另一方面 , 其附带的“劝退”属性 , 也有助于帮助游戏爱好者和他们的家长理解职业电竞与打游戏的区别 , 缓解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
电竞人才培养不止于青训 。
根据人社部最新发布的《电子竞技员就业研究报告》 , 未来电竞人才的缺口将达200万 , 游戏电竞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猛增 , 尤其需要拥有经济学、哲学、法学、宗教等人文社科背景的创新复合型人才 , 以及熟悉5G、VR、区块链、边缘计算这些技术研发型人才 。
“今后的发展想象空间很大 , 对人才的要求也高 。 ”在不久前召开的“2021中国数字内容产业资本峰会”上 , 比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 在为行业输送人才方面 , 比心坚持“两条腿走路” , 一方面是“内构” , 即在内部建立了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 为员工的持续进步以及“溢出效应”的放大提供基础支持和重要支撑 , 为行业赋能 。 另一方面是“外推” , 即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产学研融合 , 目前正在和上海、苏州的一些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专业院校商讨相关合作 , 包括共建专业、设立学院、推进标准建设和职业资质认定等 。
随着电竞教育拼图的不断完整 , 电竞职业路径“百花齐放”的未来或许已指日可待 。
赋能生态
和电竞行业相似 , 陪练同样是吃青春饭的行业 。 陪练人员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绯色正在考虑今后的出路 。 她内心清楚 , 要在行业继续站稳脚跟 , 需要不断开发更多的技能 。
如今除了担任陪练外 , 绯色开始尝试做起短视频制作来 。 在陪练过程中 , 她将自己所遇到的趣事都整理并制作成视频内容 , 在比心平台视频板块发布出来 。 这些尝试迅速被玩家所追捧 , 不少客人纷纷在视频下留言点赞 , 甚至在绯色因为其他事情断更时 , 还被不断催更新 。
事实上 , 并不满足只在电竞领域发展的比心平台已开始在业务多元化发力 。 在夯实陪练业务时 , 比心坚持赋能电竞行业 。 其在以APP为核心的基础上 , 构建起音频、视频、MCN等立体化的多业务场景 。
“之前担任了段时间陪练后 , 发现自己的兴趣还是在音频、视频的制作上 。 在发现比心有类似板块后 , 开始在这个领域尝试起来 。 ”一位热衷于制作视频的玩家介绍称 。
为了迎合此类用户的需求 , 比心旗下MCN机构开始专注于电竞游戏和泛娱乐领域的优质内容生产及IP孵化 。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 如今旗下签约近100名优质艺人和意见领袖 , 全网粉丝量9亿多人 , 全网播放量2000亿次 。 更是曾多次获得包括哔哩哔哩全平台十大最具影响力的MCN机构、快手十大MCN最佳创作机构在内的多个奖项 。
除了为电竞产业下游赋能 , 对于上游的游戏厂商 , 比心同样已成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 越来越多的游戏开设陪练专区 , 并联动比心合作宣发助力游戏实现用户拉新 , 这种良性的资源置换 , 让“陪练”和游戏产生了强绑定关系 , 实现用户的交互与双向流通 。 莉莉丝的《万国觉醒》手游曾以“玩万国觉醒领142比心币”活动作为比心APP的开屏页面 , 达到点击完成比率200%+、用户留存率近80%、付费转化率达20%的效果 。 比心正逐渐成为链接电竞产业的上下游的枢纽站 , 立足平台优势与用户黏性 , 辐射赋能整个电竞生态 。
坚守责任 , 然后玩出梦想
迅猛发展的背后 , 是比心平台的技术钻研和社会责任 。 在以数字化能力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下 , 比心平台深度构建了产品研发、商业运营、风控审核、客服系统在内的全体系数字化底层架构 。 据统计 , 2020年比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超过 30% , 研发人员占比过半 , 研发资金投入和人员数量连续三年增长 。
如今 , 平台构建了风控、审核、举报、惩罚四位一体的安全矩阵 , 反垃圾、反欺诈、反作弊 , 300+场景布控 , 7x24小时轮班制工作 。 目前风控、审核、举报等部门已超过400人 , 日均处理数据量超过60万次 , 月均处理数据量超过2000万次 。
同样 , 为了杜绝未成年人沉迷游戏 , 比心特推出实名认证、人脸识别、支付拦截等措施 。 根据《2020比心社会责任报告》显示 , 平台上线的监管措施已累计拦截13.7万次未成年人申请游戏陪练大神的认证请求 , 每天拦截近600次疑似未成年人消费请求 。
“我们的业务聚焦的领域定位就是以电竞陪练为核心的赛道的数字文娱社区 , 这是6000万年轻人的文娱社区 , 也是庞大的数字在线社区 。 ”比心平台副总裁吴狄在“2021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上表示 , “我们有四大使命和愿景:第一完成梦想 , 我们做的事情跟玩有关 , 但我们并不希望玩物丧志 , 所以希望大家玩出梦想、玩出价值 , 我们不仅仅希望玩这件事情能产生个人价值 , 还能玩出商业价值 。 第三是玩出生产力 , 因为玩这件事情是可以产生巨大的生产力 , 在以上基础上我们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 ”
电竞发展不过短短几十年 , 电竞人们的创新进取 , 让梦想一点点照进现实 。 技术的不断发展 , 产业的不断规范 , 让电竞陪练日益连接更多的可能 。 不断扩展的边界下 , 这一过去的小众领域正逐渐演变为全球年轻人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 越来越多的人 , 开始认可比心这类以陪练为核心的数字文娱社区 , 认为未来它能为更多Z世代年轻人们打造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 。 比心也将继续肩负着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 让游戏陪练职业更加健康、阳光的使命 , 慎重地迈出前进的每一步 。
【平台|让梦想照进现实:电竞陪练背后的责任与未来】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覃澈 编辑宋钰婷 校对 赵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