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评论]避免技术焦虑 以社会视野看网游
近日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 要求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 控制使用时长 , 防止网络沉迷 。8月3日 , 有游戏公司发出公告回应 , 将逐步面向全线游戏推出多项新举措 , 旨在控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和消费行为 。
在此轮政策和行业动态当中 , 公众最关心的依然是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其实 , “网络沉迷会不会毁掉一代人”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 , 在科技史上 , 这是已经多次出现的“技术焦虑” 。
“技术焦虑”的本质 , 就是把技术从社会当中剥离出来 , 在真空中推演其影响 , 放大其危害或益处 , 把“莫须有”的罪名或荣誉安插在技术上 。这种思维方式既无助于我们认识其与各种社会因素的关联 , 也不能指导我们对技术开展科学的应用和规范 。大到重核裂变 , 小到手机游戏 , 道理都是如此 。
正是因为技术和社会整体不可分割 , 从社会角度出发进行综合治理才势在必行 。技术不可自我标榜中立 , 游戏产业不能以“家庭学校教育缺失才是青少年沉迷网络主因”为借口推卸责任 。防沉迷系统不完善、游戏机制迎合赌博心理、运营模式诱导冲动消费、游戏内容超出适龄范围等问题长期存在 , 这些问题同企业无法平衡社会责任与商业目标有明确联系 。企业应当注意发展游戏产业的社会效益 , 并且把这一意识融合到产品开发和运营当中 , 用“合良心”“谋长远”取代“赚快钱” 。
公众也不应该妖魔化网络 , 沉溺于技术焦虑 , 忽视了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教育、心理科学的重要性 。家长、学校、决策者应当一道 , 注重青少年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塑造 , 对娱乐和社交的心理需求 , 以及体育教育和课余兴趣培养 。此外 , 网络成瘾背后的教育文化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地区差异因素等也应该得到决策者和学者的更多关注 。
【视点·观察|[评论]避免技术焦虑 以社会视野看网游】实践已经表明 , 人类社会当中任何一种技术 , 都不是“万能钥匙”或者“万恶之源” 。技术焦虑或许不失为一种朴素情感 , 客观上也能起到引发社会关切、推动变革的作用 。但是归根结底 , 技术焦虑背后还是对技术的迷信 , 脱离实际的期望一定会落空 。毕竟 , 现实世界没有网络游戏里的世界那么简单 。
推荐阅读
- 员工|一周热点神评论:冒充老干妈员工诈骗腾讯案一审宣判,最高有期徒刑12年
- 原神|原神:申鹤被骂,只因服饰太妩媚,官方评论区出现这样的节奏
- 手机游戏|英雄联盟手游官博评论区玩家已无力吐槽,人气渐渐下降,18线无疑
- edg战队|LOL被央视点名表演?央视发布年度视频 双城之战EDG赫然在列!
- xyg|MD获全国大赛冠军,李九担任解说,猫神久诚做客评论席,期待成第二个XYG!
- 视点·观察|上海消保委:3岁就能玩恐怖游戏?网络游戏“适龄提示”有点乱
- cat|MD获得第四届全国大赛冠军,清凡降维打击,久诚Cat做客评论席
- |“如果让你在现实中拥有一个召唤师技能,你会选什么?”评论太现实
- 暗黑破坏神|一周神评论:暗黑4季度更新,网友:暴雪出完暗黑4再倒闭
- 物品|一周神评论:暗黑4季度更新,网友:暴雪出完暗黑4再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