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技术|做“奥运迷”,怎能不懂点赛场科技?


激光技术|做“奥运迷”,怎能不懂点赛场科技?
文章图片

奥运主火炬使用氢燃料

激光技术|做“奥运迷”,怎能不懂点赛场科技?
文章图片

奥运奖牌

激光技术|做“奥运迷”,怎能不懂点赛场科技?
文章图片

由洗涤剂瓶和海洋塑胶垃圾等制成的领奖台

激光技术|做“奥运迷”,怎能不懂点赛场科技?
文章图片

奥运村的纸板床承重据说达到1吨

激光技术|做“奥运迷”,怎能不懂点赛场科技?
文章图片

AI裁判会更精准

激光技术|做“奥运迷”,怎能不懂点赛场科技?
文章图片

赛场上的运输机器人

激光技术|做“奥运迷”,怎能不懂点赛场科技?
文章图片

大出风头的投球机器人

激光技术|做“奥运迷”,怎能不懂点赛场科技?
文章图片

不少助力外骨骼设备被应用

激光技术|做“奥运迷”,怎能不懂点赛场科技?
文章图片

撑杆跳高比赛用杆
□克莉斯汀
近几届奥运会 , 在线看直播的“奥运迷”都很直观地享受到了不少高科技带来的妙处 。 比如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上 , 首次进入奥运会排球赛场的“鹰眼”系统 , 就让人可以更精确地看到比赛细节 。
【激光技术|做“奥运迷”,怎能不懂点赛场科技?】今年的日本东京奥运会也一样有不少值得关注的科技亮点 。 比如组委会主打的“环保”元素 , 就有不少产品是高科技成果 。 机器人也是本次奥运会上的一大亮点 。
机器人大显身手
今年奥运会赛场上出现不少机器人 。
其中最为炫目的当数男篮赛场上出现的一位在罚球线、三分线外和半场投球时三投三中的“编外球员” , 它担任了男篮赛事中场表演嘉宾 , 是由丰田公司开发的Cue系列投球机器人 。
这个一身暗黑系“鳞片”质感服饰的人形机器人 , 身材高大 , 脚蹬一双霸气的篮球鞋 , 为观众们表演了100%命中率的定点罚球 , 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
据说它的设计灵感来自动画片《灌篮高手》 , 最终成果已能做到每12秒就能投进一球 , 而且百发百中 。 早在2018年 , 它在实验阶段就已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耗时6小时35分钟 , 在罚球线连续投进2020个球 , 成为第一个连续罚球进球数最多的人形机器人 。
鹰眼机器人无须再过多介绍 , 它仍然活跃在各运动赛场 , 借助几十个高速摄像头、多台电脑和大屏幕 , 从不同角度同时捕捉赛场上的运动轨迹 , 不仅帮助裁判做出更精准的判断 , 也给我们带来更精彩的运动瞬间回放画面 。 同时有3D激光技术的参与 , 系统还能更精细地分析体操运动员的复杂运动 , 成为赛场上不可缺少的“智能裁判” 。
在田径赛场上 ,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忙碌着跑来跑去运送东西的箱式机器人 。 它们跟随在工作人员身后 , 自己规划出最佳路径 , 规避障碍物 , 并且把运动员的投掷物回收回来 。 这不仅节省了很多人力 , 当然也可以减少因人员流动带来的病毒传染的风险 。
而在赛场外 , 机器人更发挥着巨大作用 , 人脸识别通行及安保、无人驾驶接送车、支持27种语言的即时翻译机器人 , 等等 , 在奥运村里都随处可见 。
早在2019年3月 , 东京奥组委就发布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机器人计划” , 目的就是想让奥运会成为机器人科技最好的展示舞台 。
5G技术助力观赛
因疫情影响 , 今年的奥运会现场是没有普通观众的 。 但虚拟现实技术仍然为观众带来很不错的线上观赛体验 。 今年的奥运会已经用上了AR、VR、3D全息投影技术 。 通过竞技场上安装的“鹰眼”设备等 , 用多个摄像头追踪运动员的动作 , 再将图像实时显示为3D全息图 , 就能让线上观众使用智能设备观赛 。 不过 , 据说最终这项技术只限于内部使用 , 仍没有普及到大众 。
但这一技术还是大大考验了现场的5G网络 。 在东京奥运会上 , 5G技术的高速传播、低时延的性能被广泛应用 。 组委会称 , 他们在帆船、游泳和高尔夫球场馆都采用了高速5G技术 。 无人机拍摄的比赛视频 , 可以通过5G网络迅速地传输到赛场外的大屏幕上 , 观众就可以更近距离地观看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状况 。 比如游泳赛事中 , 通过支持5G网络的智能眼镜 , 观众不仅能看到运动员的即时表现 , 还能看到比赛结果以及其他数据在眼镜上即时显示 。 据透露 , 通过5G网络还能收集运动员的训练数据进行分析 , 从而为完善的训练计划提供相关数据 。
环保科技值得推广
当然 , 东京奥运会上最令人关注的就是组委会一早提出的“环保”计划 。 他们宣称 , 不仅花费了约3亿美元建设出一个完全由氢气驱动的“奥运村” , 还采用了很多环保技术来配备奥运会上的相关必须品 。
在环保理念下推出的奥运村纸板床早在奥运会开幕前就大热 。 还有从回收的旧手机和家电垃圾中提炼原料来制作的奥运会“绿色奖牌”、用回收的可口可乐瓶等制作的奥运会工作人员服装 , 等等 , 也都是本届奥运会上被关注的热点 。
而氢气作为一种绿色燃料来源 , 今年奥运会上被尝试广泛使用 。 除了在开幕式上用作主火炬的氢燃料 , 据说运动员们也都在使用零排放和低碳的交通工具 , 比如他们乘坐的大多是丰田提供的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汽车 。 这样做 , 当然是出于环保目的 , 希望能尽可能减少碳排放 。
看不出来的“高科技”道具
除了上述提到的种种高科技 , 还有一些高科技产品是我们可能没有特别留意到的 。
比如撑杆跳高选手使用的撑杆 。 从早期的木质杆、竹质杆、金属杆 , 到现在赛场上使用的复合材料杆 , 这根撑杆不断在“进化” , 其中蕴含了力学原理的应用与材料科学的进步 。 因为对撑杆的依赖 , 撑杆跳高也是出现事故最多的运动之一 。 除了落地意外受伤外 , 撑杆折断更是运动员必须要面对的一大问题 。
现代的复合材料撑杆通常分为三层:外层是高强度的碳纤维增强环氧 , 中间层是玻璃纤维的带状织物 , 内层是环带状的玻璃纤维 。 这样的复合材料与结构 , 充分利用了碳纤维的轻质高强、玻璃纤维的相对低模高强的综合优势 。 未来 , 石墨烯等高性能纳米新材料可能也将运用到这根小小的撑杆中 。
此外 , 本届东京奥运会 , 中国自行车国家队还首次采用了中国品牌的自行车 。 欧美自行车运动强国 , 如意大利国家队也首次采用了中国品牌的山地自行车 。 制造意大利国家队用山地自行车的还是一家广州的企业 。 山地自行车赛道的垂直高度差较大 , 起伏多 , 弯道多 , 泥泞、陡坡、岩石等路段交错进行 , 融合多项先进科技和工艺的超轻全避震“奥运战车”能使选手有更完美的表现 。 中国队这次使用的“奥运战车” , 据称整车重量控制在9.6公斤内 , 在全球同级产品中做到了最轻 。(本版使用的均为资料图片)

激光技术|做“奥运迷”,怎能不懂点赛场科技?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