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奖|摘得全国地球科学竞赛银奖!“别人家的孩子”为啥越学越有兴趣?

摘得全国地球科学竞赛银奖!“别人家的孩子”为啥越学越有兴趣?
“地质 , 海洋 , 大气 , 天文……地球科学是一个庞大而神秘的题目 , 不断激发着我的好奇心 , 让我期待着看到世界更斑斓多彩的一面 。 ”瘦高的个子 , 一副黑框眼镜 , 16岁的王君蓬说话时有点腼腆 , 提起自己的“科考”经历 , 却滔滔不绝 。 在今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全国总决赛中 , 这名来自北京一零一中学的高一男生 , 摘获全国银奖 。
王君蓬和地球科学的缘分 , 要从小学时看的一套名叫《科学实验王》的漫画书说起 , “故事中融入了许多科学知识 , 那时起 , 我就对其中的气象、水文、地质等内容产生了更多兴趣 。 ”王君蓬说 , 初中时 , 地理成了他学起来最“得心应手”的学科;升入高中后 , 学校丰富的选修课程让他有了学习更多知识的机会 。 一门名为“地球的奥秘”的选修课 , 引起了他的兴趣 。
这门课到底学什么?还没开课 , 王君蓬直截了当地跑去问地理组的老师 。 结果老师给的一篇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的考纲吸引了他 , “看完我欣喜地发现 , 几乎每一个内容都是我感兴趣的 , 地质作用、辨认岩石……还有里面许许多多耳熟但又不明所以的名词 , 使我想要去把它们一一搞清楚 。 ”
第一节课 , 老师把关于地球的基础知识搬上讲堂 , 从地球的起源 , 到地球的内部圈层 , 涉及许多物理知识 , 王君蓬听得云里雾里 , “当时的感觉就是难、枯燥 。 ”
随着课程的深入 , 他才发现 , 那其实只是地球科学的一小部分 。 “地球科学纵横几万里 , 上下数亿年 , 几乎辐射到自然科学的其他各个领域 , 无论是数学、物理、化学甚至是生物学都能在地球科学中找到应用 。 ”许多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现象 , 在课堂中都能找到答案 , 王君蓬举例说 , “曾经在台湾旅游时 , 在野柳地质公园看到过一种因为差异侵蚀形成的‘女王头’岩石 , 它的颈部在风化作用下变得越来越细 。 ”
自此之后 , 每周一节的选修课 , 王君蓬准会早早出现在教室 , “学习的过程就像是在逐渐地揭开地球的奥秘 , 对于自己所处的世界有了更多了解 , 也就越来越感兴趣 。 ”他说 。
【银奖|摘得全国地球科学竞赛银奖!“别人家的孩子”为啥越学越有兴趣?】除了在教室里学习 , 王君蓬最喜欢的是到天然的“野外教室”去学习 。 虎峪自然风景区 , 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交界地带 , 代表景观以自然山水为主 。 4月 , 在老师的带领下 , 王君蓬和小伙伴们在这里 , 观察多种地质、地貌现象 , 探寻大自然的奥秘 。
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 , 手持地质锤敲击岩石 , 对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采样研究……“层理”“节理”“石香肠”“侵入岩”……一个个书本上学到的晦涩概念 , 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王君蓬眼前 , 野外科考的一切 , 都让他觉得新奇 , “能看到沉积岩的层理 , 是一层一层的 , 从而判断出是沉积岩 。 其中有一整块与四周格格不入的 , 就是火成岩中的侵入岩 , 也就是岩浆侵入地壳内然后逐渐冷却形成的岩石 。 ”他一边拍照 , 一边做笔记 , 将这些大自然的“印记”深深映入脑海中 。
有了野外经历“加持” , 王君蓬在全国2万余名学生中脱颖而出 , 捧得大赛银奖 。 “我觉得在竞赛中拿到银奖 , 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 更重要的是 , 我收获了一份可以一直坚持下去的‘事业’ 。 ”王君蓬说 , 这条探秘地球的路上 , 他会一步一个脚印 , 不断向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