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APP|今日回港股,理想汽车怎么不值钱了?



虎嗅APP|今日回港股,理想汽车怎么不值钱了?
文章图片
图1/11

作者/王笑渔
理想汽车(02015.HK)港股暗盘破发 , 股价一度跌4% , 截止收盘报跌1.78% 。
2015——是80后李想第三次创业 , 创立理想汽车的年份 , 同时也是理想汽车港交所上市的股票代码 。
从1999年起 , 港交所开始推行“股份代号慈善抽签安排计划” , 只要向香港公益金捐款 , 便可自选股份代号 。 理想汽车内部人士向虎嗅表示 , 公司确实通过捐款的方式 , 自选了这个号码 。 “2015 , 真的回归初心了 。 ”
8月12日 , 理想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 。
公告显示 , 理想汽车将在香港公开发售1千万股A类普通股 , 占全球发售股票10% 。 按发售价每股118港元计算 , 此次港股IPO募资约115.5亿港元 , 公开发售阶段理想汽车-W获5.5倍认购 。
相比之下 , 一个月前刚登陆港股的小鹏汽车 , 融资认购倍数高达14.73倍 , 总融资额高达140亿港元 , 约合116.52亿元 。
可见 , 市场对于理想汽车的港交所上市 , 表现得过于冷静 。
成立六年 , 却只卖一款车的理想汽车 , 即便是7月销量超越蔚来、小鹏成为新势力第一 , 但资本市场并不为“理想”买单 。 截止8月10日美股收盘 , 蔚来市值约724.6亿美元 , 小鹏汽车市值360.6亿美元 , 理想汽车仅有291.5亿美元 。
【虎嗅APP|今日回港股,理想汽车怎么不值钱了?】“产品做的好不好 , 很多时候和二级市场没太大关系 。产品做的好 , 也不见得二级市场会买账 , 资本看重的是想象空间 。 理想汽车的纯电车型上市 , 是关键节点 。 ”一位投资界人士向虎嗅表示 。
理想汽车 , 不但缺钱、缺新车 , 还缺好故事 。
一、造出一台爆款 , 只是偶然?
1981年出生的李想 , 比两位70后创业造车人李斌和何小鹏 , 少了一份老练 。 在面对舆论事件时 , 李想经常口无遮拦 。
但论做产品、搞企业 , 李想却总能后发制人 , 并且一鸣惊人 。 2005年 , 李想创办HM">汽车之家时 , 市面上早已有多家成熟的汽车网站 , 其中就包括2000年由李斌创立的易车网 。 李想只花了3年 , 让汽车之家跻身行业访问量第一 。
2015年 , 李想创办理想汽车时 , 蔚来和小鹏都已经抢先起跑 。 在创业早期 , 李想和团队把精力和资源都放在了第一款产品微型纯电小车SEV 。 但经过长达两年多的研发和测试工作后 , 最终因为政策的原因 , 不得不宣告该项目停止 。

虎嗅APP|今日回港股,理想汽车怎么不值钱了?
文章图片
图2/11
SEV陈列在理想汽车总部大厅里
虽然项目的戛然而止 , 并没有造成团队分崩离析 , 但产品研发、量产交付的节奏却远远落后于另外两家新势力 。 直到2018年10月 , 理想汽车首款产品理想ONE才姗姗来迟 。 而彼时 , 蔚来已经大规模交付ES8车型 , 并成功的在纽交所完成公司上市 。
经过这两年的摸爬打滚 , 三家新势力都跑出来各自独特的风格 。 蔚来以“海底捞式”的服务体系深入人心 , 小鹏汽车以科技智能化体验打动消费者 。 不过 , 理想汽车留给大家的印象 , 还只是停留在理想ONE这一款产品上 。
8月1日 , 理想汽车公布7月交付数据显示 , 7月交付8,589辆理想ONE , 同比增长251.3% , 环比增长11.4% 。 这样使得 , 理想汽车一举超越蔚来的7,931台和小鹏汽车的8,040台交付量 , 成为造车新势力7月销量第一名 。
在7月新能源总销量榜中 , 理想ONE还超越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等车型 , 排名第四 。

虎嗅APP|今日回港股,理想汽车怎么不值钱了?
文章图片
图3/11

之所以能造出爆款 , 有一定的偶然性 。
理想汽车战略部负责人张辉道出了答案:“如果站在李想本人的角度来看 , 一定会成 。 因为他的这些方法论是以前(在汽车之家)就有的——圈定一个非常非常明确的用户群 , 然后为这群用户去打造产品 。 ”
不同于蔚来和小鹏 , 在纯电动车领域直面特斯拉 , 理想ONE另辟蹊径走了增程式电动的“捷径” , 不局限于纯电动的细分领域 , 而是把自己放到市场规模更大的燃油车领域中 。 在此之上 , 理想ONE瞄准家庭用户的需求痛点打造产品 , 最后以性价比和产品力 , 持续从传统车企手里抢走用户 。
不过 , 张辉也坦言 , 站在2025战略的角度来说 , 如果用同样的方式去做 , 后面的结果就变成偶然了 。
“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市场销量是800万辆 , 我们要做到20%的市场占有率 , 160万辆销量 。 这个市场是否还存有这么多需求未被满足的用户群?其他人没看到 , 正好只被我们发现?这几乎不可能 。 ”
张辉还表示:“我们必须从理想ONE这个偶然成功 , 走向更多的必然成功 , 才能实现2025年的目标 。 ”
实际上 , 理想汽车的2025年战略目标 , 是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这一目标出自于 , 今年2月理想汽车CEO李想发布的一份内部信 。 其中提到 , 公司2025年的战略目标是在中国占据20%的市场份额 , 位列中国市场第一 。
对于李想立下的这个Flag , 投资人还是表示看好 。 经纬中国合伙人王华东表示:“希望这次港股上市融资 , 助力公司早日实现2025年的战略目标 , 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 。 ”
不过 , 单一技术路线、单一车型 , 难以实现这一“宏图伟梦” 。
二、走过的捷径 , 迟早要还
据招股书显示 , 这次理想汽车讲给港交所的新故事 , 大概分为三块重点:下一代增程式新车型、纯电动新车型、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

虎嗅APP|今日回港股,理想汽车怎么不值钱了?
文章图片
图4/11
理想汽车港交所招股说明书
无论是资本市场 , 还是普通消费者 , 最期待的还是理想汽车能迈入纯电动市场 , 造出一款和理想ONE一样 , 称得上爆款的国产纯电动汽车 。
当然 , 这也是理想登陆港交所募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
理想在招股书中写道 , 所得款项净额的20%将为研发高压纯电动汽车技术、平台及未来车型提供资金 。 相比之下 , 募资的15%将用于自动驾驶研发、10%将用于增程式平台开发 。 从投入资金占比看来 , 理想做纯电动车 , 这次是动真格了 。
具体来看 , 理想汽车的纯电技术分为几个核心要素:高倍率电池组、高压平台、热管理系统、高功率充电网络 。
纯电动+快充+自建充电网络 , 听起来熟不熟悉?没错 , 特斯拉、蔚来、小鹏早几年前 , 就开始在这条路上走了 。 如今 , 理想汽车要把这条路重新走一遍 。

虎嗅APP|今日回港股,理想汽车怎么不值钱了?
文章图片
图5/11
理想汽车港交所招股说明书
在招股书中 , 理想还提到:“随着下一代电动车技术不断进步 , 我们相信这是引入高压纯电动平台及未来高压纯电动车型的好时机 。 ”
那现在才做纯电 , 到底是不是好时机呢?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 , 动力电池成本的降低 , 会拉近纯电动汽车和燃油车之间的成本差异 。 使得在同价位的竞争中 , 纯电会更具产品力优势 。
以蔚来ES8为例 , 当初在2018年用的70千瓦时电池 , 那么光电池组的成本就高达1.26万美元 , 折合人民币8.2万 。 不仅电池贵 , 续航也差 。 2018款蔚来ES8的NEDC续航仅425公里 , 实际上使用和高速成绩要再打折扣 。
而最新的蔚来100度电池包 , 按照今年的成本价计算 , 一个100度电池组约1.23万美元 , 折合人民币8万 , 但这让2020款蔚来ES8的NEDC续航达到580公里 。
换而言之 , 相近的电池成本 , 以前只能做到400公里续航 , 现在可以轻松做到近600公里 。

虎嗅APP|今日回港股,理想汽车怎么不值钱了?
文章图片
图6/11

如果说 , 当时理想ONE一开始就采用纯电 , 大概率会是失败结局 。
Eric Ries在《精益创业实战》中提出过一个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 最小可行产品)概念 , 指在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 , 通过一款产品跑通整个模式 。 如果成功了 , 就投入资源大规模进入市场 , 如果失败了 , 就快速调整方向 。 理想ONE ,做的就是这件事 。
因为 , 对于中大型电池动力SUV而言 , 电池系统约占物料成本的35% 。 要么你就卖得更贵 , 要么你就牺牲电池容量 。 站在2018年之前 , 那个政策和市场不明朗的阶段 , 理想汽车只能是采用小电池+燃油发电机的“混合动力”路线 , 顺利度过危险期 , 等到电池成本降低 。
根据预测 , 在新的化学材料、新的制造技术及简化包装设计的加持下 , 电池每千瓦时的平均价格预计将于2025年达85美元 。 到那个阶段 , 高续航、低成本的电池 , 让电动车与燃油车可以公平竞争 。
按规划 , 理想将在2022年推出增程式全尺寸豪华智能SUV , 并在2023年推出另外两款增程式SUV , 从2023年起 , 每年至少推出两款纯电车型 。

虎嗅APP|今日回港股,理想汽车怎么不值钱了?
文章图片
图7/11
理想汽车港交所招股说明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 电池成本下降是人人受益的 。 目前 , 理想最大的困境在于 , 多款新产品仍未正式亮相 , 且平台化和规模化能力尚未得到验证 。
早期 , 为了让理想ONE快速推向市场 , 它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增程式平台打造的产品 , 那更别提纯电动平台了 。 这就意味着 , 它可能还无法像大众MEB纯电平台那样 , 快速迭代出新产品 , 扩大市场规模、降低边际成本 。

虎嗅APP|今日回港股,理想汽车怎么不值钱了?
文章图片
图8/11
小鹏汽车港交所招股说明书
甚至 , 连现在的小鹏汽车都已具备了一定的平台化能力 。
小鹏旗下Edward、David两个平台 , 前者负责衍生出中高端车 , 后者负责中低端车 。 这也就是为什么 , 小鹏能在P7推出后一年不到的时间 , 推出改款G3和新款P5 。 到明年 , 小鹏还要推出一款全新的中大型SUV产品 。
再包括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 , 蔚来的ES8、ES6、EC6也都同样具备一定的平台化能力 。 至少 , 它们在多款车型上 , 实现了零部件共用、降本增效的作用 。
最后 , 最为致命的是 , 理想的研发投入基础在“三傻”中最低 。
据财报显示 , 2020年全年 , 理想汽车研发支出共计为11亿元 , 同比下降6% , 而研发投入占比总营收的11.8%;蔚来同期研发费用为24.87亿元 , 同比下降43.8% , 占总收入的15.3% 。 小鹏全年的研发费用为17.26亿元 , 同比下降16.6% , 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9.5% 。
研发的高投入 , 使得蔚来在产品和技术上实现了大步向前 。 即将在明年初交付的蔚来ET7 , 是蔚来第二代平台NP2的产物 , 当时150kWh固态电池的登场 , 让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固态电池投资热 。 而小鹏的新车型P5 , 用上双激光雷达的方案 , 让自动驾驶硬件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
相反 , 理想汽车招股书中说的各种花哨技术 , 比如4C快充高倍率电池组、基于第三代SiC半导体材料的高压平台、二氧化碳冷媒的热管理系统、高性能快充网络、L4级自动驾驶能力等等 。 目前 , 还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
还是那句话 , 所有你走过的捷径 , 命运会逼你原路重走一遍 。
三、不割“韭菜” , 想像空间打几折?
比起卖车 , 资本更青睐于倾听“第二增长曲线”的故事 。
对此 , 特斯拉就拿捏有度 。 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 , 特斯拉的软件现金收入累积已超10亿美元 。 据安信证券预测 , 预计特斯拉2025年软件业务的收入将近70亿美元 , 占特斯拉汽车业务营收的接近9% , 贡献25%的汽车业务毛利 。

虎嗅APP|今日回港股,理想汽车怎么不值钱了?
文章图片
图9/11

众所周知 , 特斯拉的模式就是 , 尽可能以成本价出售硬件产品 , 获得更多的市场保有量 , 再通过数据优势 , 研发可大规模升级的自动驾驶等软件功能 , 最后用一次性购买或者订阅的方式 , 从用户手中赚软件付费的钱 。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近日发布了一份报告 , 试图对特斯拉的软件即服务业务进行估值:“特斯拉经常性软件收入价值可能会超过其硬件业务的价值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我们预计特斯拉将向用户推出一系列广泛服务 , 并披露更多财务信息 。 在我们看来 , 这种转变将有助于推动股票重新估值 。 ”
但对于软件付费模式 , 这一估值增长的利器 , 理想汽车CEO李想却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现出相对保守的态度:“我们不能封死说一定不提供软件服务、不需要这方面收入 。 ”
目前 , 理想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 , 是以标配的形式包含在车价中 , 不需要额外付费 。 但按照李想的说法 , 现在不收软件付费钱 , 是因为市场规模还不够大 , 谈软件订阅收入为时尚早 。

虎嗅APP|今日回港股,理想汽车怎么不值钱了?
文章图片
图10/11

这个说法 , 并非没有道理 , 但小鹏和蔚来都已经初尝甜果 。
比如小鹏汽车的财报显示 , 2020年其自动驾驶系统XPILOT3.0软件包的收入为5000万元 , 而今年一季度达到了3000万 , 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收入的一半 。
而蔚来这边 , 在今年一季度毛利率达到了惊人的19.48% , 比理想的17.26% , 小鹏的11.18%都要高出不少 。 最直接原因正是电池租用、自动驾驶软件包这两项订阅制付费的助力 。
但目前 , 客观的困难是 , 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落地时间尚不明确 。 “面向开放道路的L4无人车规模化量产 , 我们认为仍需要5-10年 。 有待于道路建设、法规法律的完善等等方面的补足 。 ”驭势科技品牌市场总监张晓丹告诉虎嗅 。
所以 , 现阶段绝大部分新势力都还在招兵买马的阶段 。 除了推进新的研发项目 , 更多的还是为了避免人才流入其他车企 。
据美股招股书显示 , 截止2020年初 , 理想汽车共有雇员2628人 。 但到2021年初 , 根据港股招股书 , 理想团队快速扩充到4900人 , 增长速度超过86% 。
但增长最快的岗位并非研发人员 , 而是销售 。 2020年初 , 理想汽车研发团队人员1005人 , 到2021年初 , 研发人员达到1633人 , 占总体人数的33.3% 。 与之相对的是 , 理想的市场及销售人员从2020年初的475人 , 快速增加到2166人 。

虎嗅APP|今日回港股,理想汽车怎么不值钱了?
文章图片
图11/11

理想卖得好是真 , 但自动驾驶功能“掉队”也是真 。
在5月底发布2021款理想ONE时 , 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被当做是宣传点之一 , 但直到今天 , 该功能仍未向用户推送 。 而这距离今年1月26日 , 小鹏汽车推出类似的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 , 已经过去半年之久 。 蔚来甚至在去年10月 , 就向用户推送了NOP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
所以 , 要么就是在憋大招 , 要么就是还没有“真功夫” 。
写在最后
据招股书文件显示 , 理想汽车用近80页的篇幅 , 讲述了公司面临的12条风险因素 , 其中一条关于“强制退市”的风险 , 值得深思 。
对于造车新势力们来说 , 手握大量车主个人信息和国内道路交通信息 , 无论是接受会计底稿审查 , 还是重大信息披露 , 都涉及到一个棘手问题:存在重要数据、个人信息的泄露的可能性 。
不久前 , 小鹏汽车港股IPO的招股说明书中 , 同样也特别提到了退市风险提示 。 那么 , 在数据监管的大背景下 , 市场对于理想汽车的上市表现得冷淡 , 也是情有可原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