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开启电商平台的“小圈”时代,阿里美团跟随其后


|拼多多开启电商平台的“小圈”时代,阿里美团跟随其后
文章图片
图1/1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文/刘旷
来源:刘旷(ID:liukuang110)
互联网商业的发展 , 是一个从增量到存量、从粗放增长到精细化增长的过程 。 互联网下半场 , 如何精细化增长?电商行业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标配路径:X小圈 。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拼多多 。 2020年2月 , 拼多多率先上线“拼小圈”功能 , 主打真实评价 , 意在通过好友之间分享真实购物体验 , 促进用户的下单决策 。 此举通过“好友真实评价”对传统电商的“陌生人评价体系”进行了一次降维打击 。
随后各大电商纷纷效仿 , “小圈”类产品渐成行业标配 。 据统计 , 继拼多多之后 , 去年8月 , 淘宝紧跟着上线了“淘友圈” , 两个月后 , 京东上线了“京友圈” , 近期媒体报道显示 , 美团也开始了“饭小圈”产品内测 。
各大电商的“小圈类”产品模式基本一致 , 都是借力用户关系构建一套真实的评价体系 , 从消费侧完成“去伪存真”的鉴别环节 , 进而降低用户决策成本 。
移动互联网十年 , 用户流量见顶 , 粗放圈地增长的时代已经落幕 。 但竞争并未消退 , 如何守住用户池、对用户需求做深耕细作 , 成为当前玩家们最关注的事 。 通过“X小圈”打造真实的用户评价体系 , 是各大玩家精细化用户运营的共识 。
从搜索到推荐 , 再到“用户评价”
为何各大电商开始执着于“真实评价”?真实评价解决的问题 , 是用户下单前会犹豫 。
电商的精细化增长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归到用户 , 精细到用户下单的每一个环节 。 “圈子类”产品解决的是用户在下单之前的摇摆不定 , 给用户下单钉上最后一锤 。
纵观电商发展的路径 , 其实一直都是“由粗到细” 。
早期以淘宝为代表的传统电商 , 底层基础是“搜索” , 用户在购物之前 , 脑子里已经大概知道自己要什么 。 比如想买一条裤子 , 就搜索“裤子” , 再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页面进行最终选择 。 “搜索”是电商行业最早的标配机制 。
再后来 , 电商不再满足于仅仅服务用户的明确需求 , 用户还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潜在需求 。 比如买过婴儿奶粉的用户可能也需要婴儿服饰 , 爱吃川菜的用户应该也会喜欢重庆火锅 。
于是“千人千面的推荐“机制在原本“搜索”的基础上大大扩展了需求半径 。 随后 ,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推荐”算法成为了行业标配 。 在淘宝买衣服 , 刷到的都是你喜欢的风格;在美团点外卖 , 推荐的都是你爱吃的口味 。
但还可以更细 。 满足用户的偏好只是手段 , 让用户下单才是目的 。 线上购物的局限性 , 使得用户下单前不可避免会犹豫 , 于是“评价”成为了用户决策的有效参考 。 对“用户评价”的精细化运营 , 也成为了电商行业的共识 。
专注“真实评价” , 小圈已成行业标配
如果说“搜索”和“推荐”解决了用户“能不能买到”的问题 , 那么“真实评价”解决的就是用户“该不该买”的犹豫 。
传统的“陌生人评价体系”的弊端在于 , 有几万条用户评价 , 有人说强烈推荐 , 有人说强烈不建议购买 。 加上传统电商的刷单现象屡禁不止 , 虚假好评越来越多 , 用户在面对这些褒贬不一的评价时 , 根本无法判断 。
当众说纷纭的评价无法作为用户的决策参考时 , “评价”也就相当于不存在 。 构建真实的评价体系 , 成为了各大电商首要解决的问题 。
拼多多上线“拼小圈”之后 , 传统电商“陌生人评价体系”的行业标准就被颠覆了 , 真实评价+互动社交的玩法撬动了线上用户的线下人际关系 , 并用线下熟人社交的信任 , 填补了线上评价体系真伪难辨的弊端 。
【|拼多多开启电商平台的“小圈”时代,阿里美团跟随其后】比如 , 当用户正在犹豫要不要买一个助眠枕头时 , 看到自己熟悉的朋友给出的“强烈推荐”评价 , 基于这个朋友日常就是个对睡眠质量要求很高的人 , 那么可以预见 , 这个用户将快速放心下单 。
“真实评价”在消除用户犹豫的同时 , 更重要的是能有效避免误买、乱买 , 提升用户体验 。 各家都看到了“真实评价”对于用户下单决策的有力推动 。 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淘宝、京东、美团都纷纷要上线自己的“小圈类”产品了 , 一切只为降低用户决策成本 。
“X小圈”成为电商行业的标配 , 是电商精细化用户增长的一种方式 。 随着行业继续向“精细化”发展 , 基于存量用户的精细化服务也会更加完善 , 相信更多的创新产品将陆续到来 。 对用户来说 , 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