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约车大战,打车为什么更难了?


|新网约车大战,打车为什么更难了?
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周继凤
来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滴滴App被暂停新用户注册后 , 网约车补贴大战又开始了 。 北京的小Z尝试了两天其他的打车App , 在朋友圈开启了吐槽模式 。
第一次 , 她打到一辆曹操出行的网约车 , 结果司机找不到接她的地方 , 打电话对她一顿大吼 , 然后挂了电话 。 “明明是他找不到地方 , 怎么还怪我?”小Z很生气 。
隔天 , 小Z又试着用美团打车 , 这次 , 情况更奇葩 。 司机接上她以后 , 绕路去加油站加了油 。 司机解释说 , 这都是为了冲KPI , 他已经这么做好几次了 , 只有一位比较“事儿”的乘客提出过质疑 。
尽管事后司机给她免了两块钱车费 , 但小Z还是感觉打车体验不太好 。
小Z的情况并非个例 , 多位乘客对深燃表示 , 如今打车优惠券多了 , 打车可选择的平台变多了 , 但打车并没有变爽 。 网络上不断地出现“不好打车”、“司机的服务态度差”、“导航定位垃圾”等吐槽和抱怨 。
7月4日 , 各应用商店下架了“滴滴出行”App 。 原本一家独大的网约车市场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 看到机会的各大网约车平台蜂拥而上 , 开始争抢用户 。 但是 , 流量和订单来了 , 平台的运力和服务跟上了吗?
优惠多了 , 但是车不好打了
为了上班不迟到 , Linna每天早上九点多就打开数个打车App一起叫车 。 一天 , Linna分别在滴滴和美团上都叫了车 , 5分钟后滴滴响应了 , 打到车后 , Linna直接上了车 , 但是她忘记取消美团这边的订单 。
没想到 , 一个多小时后 , Linna接到了美团司机的电话 , 司机说:“我到你楼下了 。 ”Linna无奈地在朋友圈吐槽:“响应慢也不算错吧 , 但早高峰需要叫车一个小时 , 真就没啥打车的意义了……”
不止是Linna , 小周最近看到了不少打车优惠信息 。 为了“薅羊毛” , 她特意避开早高峰 , 在上午11点打开了曹操出行叫车 , 结果20分钟过去 , 根本没有司机应答 , “车都去哪儿了?”她表示疑惑 。
滴滴App下架后 , 大量的订单和乘客一窝蜂地涌向了其他打车平台 。 一些乘客发现 , 即便有了这么多的叫车软件 , 出行高峰期依旧动辄排队一二百人 , 等待时间超过半个小时 , 无司机应答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 小周对深燃感叹 , 有时候接单的司机也距离很远 , “不知道是平台的算法不对 , 还是运力不够” 。

|新网约车大战,打车为什么更难了?
文章图片
图2/5

更多的问题也随之暴露了出来 , 比如定位不准 。
最近阴雨天比较多 , 阿七明显感觉到滴滴响应的速度变慢了 , 于是改用了高德这类聚合打车App , 响应速度确实快了 , 但是麻烦也不少 。
有一次 , 阿七的定位是在地铁口 , 高德却将她定位在隔着一条街的另一个地方 。 她不得不花了将近5分钟去找司机 。 “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 , 很多时候只能我自己跑着去找司机 , 太麻烦了 。 ”阿七无奈地说道 。
不止是定位不准 , 有用户发现 , 高德、美团这些App的打车软件自带的导航系统 , 也不够精准 。 不少从滴滴转到其他平台的司机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 一位司机告诉深燃:“有一次 , 明明左边就是石墩子 , 导航还让左转 。 ”
司机的服务态度也很成问题 。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吐槽:“自己最近开始用高德一个月 , 碰到了好几个‘神人’ 。 第一个司机在车里直接打电话喷高德客服地图不准确 , 大吼大叫 。 第二个司机的车里一股烟味 , 而且空调开得非常冷 , 请他调高点就装聋作哑 。 ”
平台急于扩张抢运力
“从产品的维度上 , 现在很多独立的App确实是有不少需要优化和解决的问题 。 ”携华出行CEO庄智强对深燃指出:“比如在路线规划上 , 从A点到B点 , 导航的策略其实是有几十种的 , 究竟选择哪种路径 , 是需要很强大的算法和数据予以支持的 。 在这方面 , 头部互联网企业有绝对优势 , 其他新平台一时半会儿还做不到像头部平台一样好的用户体验 , 这不仅仅是钱 , 更需要时间 。 ”
而在当下 , 产品优化还不是网约车平台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
如今网约车变成了存量市场 , C端用户不再是关键核心点 , 运力才是 。 谁能快速抢占运力市场成为了这场战役的重中之重 。
7月初 , 滴滴App被下架 , 各大网约车平台开足马力纷纷砸钱争抢运力 。
一家北京租赁公司的运营调度负责人阿明向深燃透露 , 很多之前负责给滴滴提供运力的CP公司(CP即Car Partner , 车辆管理合作伙伴)已经开始转向其他平台了 。 “之前是滴滴一家独大 , 没得选 。 但是滴滴对CP公司的抽成多 , 而且管得严 , 但凡有点儿罚款、违规 , 我们CP公司就会被扣钱 , 大家一直都有怨言 。 现在阳光、首汽、美团开始拉拢供应商 , 大家自然都会看看其他的平台 。 ”阿明指出 。

|新网约车大战,打车为什么更难了?
文章图片
图3/5

如今滴滴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开始掉转船头抢起了运力 。
张师傅现在还在滴滴平台上接单 , 他告诉深燃:“最近在滴滴平台上一天接满31单 , 就会有180元的补贴 。 这种补贴已经很多年都没有见到了 。 ”
而另一位吴师傅 , 在滴滴下架当天就换了平台 。 他发现自己所在的滴滴优享司机群中 , 28个司机如今已经有大约三分之一都去了其他地方 。 “现在是我们选平台 , 滴滴管得多、钱还少 , 谁还愿意继续待着 。 其他地方要么有补贴 , 要么免抽佣 。 我现在随随便便跑一天都能有七八百元的流水 , 在滴滴那边拼死拼活最多有五百左右的流水 。 ”
这场新的战场中 , 网约车司机反而成为了香饽饽 , 被各个平台争夺拉拢 。
一个网约车订单的完成中间存在这样几个步骤:发起订单-响应订单-接驾-送达-支付 。 “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 , 目前最重要的两个步骤是响应订单和安全完成接送 。 在司机接到乘客后 , 服务的差异性是非常大的 。 因为现在平台太多了 , 司机可选择的范围太广了 。 ”庄智强指出:“司机现在如果在一个平台上待得不舒服 , 会迅速换到其他地方 。 ”
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 , 如今是烧钱抢运力的关键时期 , 平台的首要任务是把司机吸引到自己的平台上 。 “在司机的管理上 , 大多数平台采取的措施基本都是 , 管理但不会特别约束司机 。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
不少网约车司机也已经发现 , 相比滴滴 , 其他平台对于司机的约束和规则要少得多 。 吴师傅就对深燃表示 , 滴滴管理得非常严格 。 “客户稍微一投诉 , 我们的派单就少了 , 而且经常要去开会、考试 , 考试不过根本不让上路 。 现在换到其他平台 , 这些平台根本没那么多事儿 , 日子过得非常舒服 。 ”
网约车平台如今急于扩张抢运力 , 没有把重心放在提升服务质量和改善乘客体验上 。 平台约束减少了 , 司机自然有恃无恐 , 乘客的打车体验变差 , 也就不足为奇了 。
合规依然是个大问题
更多人的疑问是 , 大家都在抢运力 , 为什么普通消费者还是打不到车?
因为整体的运力和车辆并没有增多 , 只是司机和车辆如今从原先的一家分流到了其他几家 。
一直以来 , 网约车市场都是供给远远小于需求的 。 毕竟 , 对于大部分司机来说 , 跑网约车是一项薪资微薄又十分辛苦的工作 。 庄智强指出:“网约车司机的收入被压得很低 。 人们但凡有更好的选择 , 都不会考虑跑网约车 。 ”
这也就意味着 , 如今一个城市跑网约车的司机和运力基本已经固定 , 很难再有增量 。
再从城市的道路交通来说 , 网约车市场增长到一定规模 , 实际上并没有提高出行效率 。

|新网约车大战,打车为什么更难了?
文章图片
图4/5

在上半场竞赛中 , 为了快速抢夺市场培育用户 , 当年的滴滴、优步等网约车公司疯狂砸钱降低入场门槛 , 大量不具有营运性质的网约车进入市场 , 占据了大量的城市道路 , 加剧了城市拥堵 。
【|新网约车大战,打车为什么更难了?】麻省理工研究人员就曾对美国44城进行分析 , 随后发现 , 网约车导致公共交通使用量减少9% , 城市拥堵时长增加4.5% 。
监管部门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 。 在如今的《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中已经明确规定 , 网约车从业需要“三证” 。 即 , 平台需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驾驶员持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车辆具备《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 。
不过 , 由于办理人证、车证的成本高 , 很多司机会尽可能地逃避办证义务 。 而不少网约车平台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 , 有时候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但如今合规是大趋势 , 也是每一家公司绕不开的问题 。 ”庄智强指出 。 具体到每个城市来看 , 当地政府的网约车政策成为了市场当中最大的变量 。
考虑到各地出行市场存在差异 , 目前对于网约车的管理 , 以属地监管为主 。 在《暂行办法》公布后 , 各地也陆续出台了管理细则 。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对于网约车的准入门槛比较高 。
监管部门也在进一步加强对市场规范运营的监管力度 。
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中规定 , 非法所得要没收 。 因而 , 对于非法网约车而言 , 被查处后 , 不仅面临着罚款 , 还将被没收非法所得 。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 , 这样全新的监管措施主要是加强了对无证营运的惩戒力度 。
这也意味着 , 无论是流量大户美团、高德 , 还是志在必得的T3、曹操出行等网约车平台 , 在接下来的发展中 , 都需要考虑如何在合规与服务提升之间找到平衡点 。
聚合类平台胜算最大?
此番滴滴遇挫 , 各家纷纷疯狂进攻 。 反攻最猛的当属美团打车 。
7月9日 , 美团打车重新在华为、苹果等应用商店内上线了 , 并且如今美团打车开通服务的城市有北京、上海等100多个 。 这一次 , 美团同样是以聚合平台的身份入场 。
在司机招募上 , 美团也下了大力气 。 美团表示 , 从7月14日至7月20日活动期间 , 新司机注册后即可享免佣7天政策 。 此外 , 美团表示邀请司机最高可赢取8888元 , 同时推出平台保障服务 , 为司机提供垫付服务等 。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 , 美团打车目前最大的对手是高德 。
跟滴滴不同 , 美团、高德等打车平台是聚合模式 。 在这一轮网约车大战中 , 这种模式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注意 。
用户阿伦在研究了各个平台的App后 , 最后选择只安装了两个 , 一个是滴滴 , 另一个是高德 。 “其实很多消费者打车就三个需求 , 一是坐车的舒适度 , 二是应答率 , 三是便宜 。 至少在快这方面 , 聚合类的打车App已经能满足了 。 ”阿伦指出 。
用户小熊猫也持这样的观点 , “最近 , 滴滴的车辆越来越少 , 不好叫车的时候用得最多的是高德这类聚合类的App , 毕竟里面聚集了大量第三方的网约车 , 叫车速度真的快 。 ”
一位网友甚至这样总结道:感觉聚合类平台体验上唯一的优势就是随时比较快能打到车(毕竟种类那么多 , 但司机可能离你很远), 其他全是不怎么好的体验 , 比如司机师傅很暴躁 , 主要体现在开得很猛 , 比如车内异味很常见等等 。 但能做到“快” , 其实就很满足了 。

|新网约车大战,打车为什么更难了?
文章图片
图5/5

确实 , 与传统的网约车模式相比 , 聚合模式链接了多家第三方网约车平台 , 能够做到更快响应 。
尤其对于入驻其中的第三方网约车公司来说 , 聚合类平台的出现至关重要 。 对于当下的网约车市场 , 长期烧钱已经不再可行 , 关键点还在运营效率 , 包括如何提高手头资金的运营效率、如何加强司机端的管理能力、如何运营并承接好流量等等 , 这些都需要极强的整合能力和运营能力 。
庄智强表示 , 作为第三方的网约车公司 , 他个人很看好聚合模式 。
但是这类聚合模式 , 从长期来看 , 依旧有颇为棘手的问题等待解决 , 比如 , 打车体验差、客服推卸责任 , 投诉无人处理等等 。
“从长期来看 , 平台与平台之间差距会慢慢拉大 , 人们自然会选择更好、更稳定的、更有性价比的服务 , 这场网约车大战 , 其实是一场持久战 。 ”一位业内人士总结道 。
*题图及文中配图均来源于Pexels 。 应被采访者要求 , 文中小Z、Linna、小周、阿明、小熊猫、张师傅、吴师傅皆为化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