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自媒体|特斯拉持续降价的背后:“第一性原理”


财经自媒体|特斯拉持续降价的背后:“第一性原理”
文章图片
图1/2

_原题是:特斯拉为什么能一直降价?
文/沈知涵责任编辑/靖宇
来源:极客公园
摘要
有人打趣 , 特斯拉国产化带来的“鲶鱼效应”已经朝着“鲨鱼”进化 。
不久前 , 特斯拉 Model 3 标准续航升级版再度降价 , 下调 1.5 万元 , 调整后的价格为 23.59 万元(补贴后起售价) 。 相比两年前 , 国产 Model 3 正式开卖的 35.58 万元售价近乎腰斩 。
去年 ,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看到 Model 3 在一线城市持续攀升的销量 , 对特斯拉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搅动 , 曾用“灭顶之灾”来形容 。
特斯拉每一次大降价 , 总有特斯拉车主聚集在门店拉横幅要维权;新用户也将会不会降价作为购车的一大考量 , 自嘲“都不容易 。 ”
相比于友商 , 特斯拉电动车能“一降再降”的原因是什么 , 其背后的逻辑又是怎样的?
一再降价 , 为什么?
资本市场对于特斯拉态度的转变来自 2018 年 , 特斯拉走出“产能地狱” , 交付不断创新高 , 实现持续盈利 , 股价也跟着起飞 。 对于每一家车企来说 , 产能是活下去的资本 , 销量是终极目标 。
国产 Model Y 上市被认为是特斯拉发力中国 SUV 市场 , 补齐产品线的一个动作 。 据 CIC 报告 , 从 2016 年到 2019 年 , 中国 SUV 销量以 1.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 渗透率从 38.9%增加到 45.4% 。 从 2020 年到 2024 年预计将以 3.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 到 2024 年将达到 49.2%的渗透率 。
今年以来 , Model 3 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并不稳定 。 根据乘联会数据 , 4 月的月销售量(交付量)6438 辆 , 与 3 月相比 , 下降了 74% 。 对此“惨淡”的销量 , 李想认为这是产线调整的影响 , “下个月 Y 又是第一了 。 ”
如其所料 , Model Y 在 5 月销量为 12728 辆(位于第二 , 领先 Model 3) 。 换言之 , 特斯拉试图将 Model Y 打造成 Model 3 之后的另一个“爆款” 。
2021 年开年 , 国产 Model Y 更是开售就降 。 国产 Model Y 长续航版起售价为 33.99 万元 , Model Y Performance 高性能版起售价为 36.99 万元 , 分别比早前公布的 48.8 万元和 53.5 万元下调 14.81 万元、16.51 万元 。 价格优势吸引下 , Model Y 销量增长迅速 。 数据显示 , 特斯拉用了 5 个月在中国市场销售 34557 辆 Model Y , 这一数字超过 Model 3 的 3.08 万 。
令人意外的是 , 特斯拉 7 月在中国销量降至 8621 辆 , 其中 Model 3 6477 辆 , Model Y 2144 辆 。 较 6 月份下跌近 70% 。 单单从这一数据 , 是否意味着特斯拉正在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市场?

财经自媒体|特斯拉持续降价的背后:“第一性原理”
文章图片
图2/2

答案不然 。
对于这个数据 , 马斯克在 Twitter 上说 , 这个季度前半季为出口努力 , 后半季为本土市场(中国)努力 , 当然也受到芯片供应链限制的影响 。
根据乘联会数据 , 7 月上海工厂出口量突破 2 万辆 , 环比增长 385% 。 算上出口量 , 由中国制造的特斯拉整体销量与上月无差 。 特斯拉曾在今年 Q2 电话会上表示 , 美国市场需求强劲 , 考虑全球平均成本优化 , 上海工厂已经成为主要汽车出口中心 。 此外欧洲市场需求超出供应水平 , 但在柏林工厂投产之前 , 会扩大向欧洲出口规模 。
7 月 8 日 , 国产 Model Y 标准续航版开启预定 , 起售价为 27.6 万元 。 随着 8 月、9 月开始交付 , Model Y 在国内的销量或将迎来反弹 。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采访中表示 , “无论是降价还是推出低价车型 , 特斯拉必然是要将国产车型的价格降到 30 万元内 , 因为这样才能享有补贴 , 吸引消费者购买 , 最后都是为了冲量 。 这已经是特斯拉的常用策略 。 ”
值得注意的是 , 反观国内新造车企业 , 7 月小鹏和理想刷新各自的月交付记录 , 均首次突破 8000 辆 。 新造车厂商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 逐渐缩小与特斯拉的差距 , 后者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
埃隆·马斯克曾在 2020 年 Q2 电话会上说 , “特斯拉价格还不够亲民 , 想让更多人享受科技带来的福利 。 ”通过降低单车利润 , 提高出货量 , 基于庞大的用户基数 , 特斯拉后续可以在软件和服务上探索更多可能性 。
比如知名分析师、Loup Ventures 联合创始人人吉恩·蒙斯特认为 , 十年之后 , FSD(完全自动驾驶)每年带来的营业利润将超过 1000 亿美元 , 光是这项服务的市场价值就将达到 8500 亿美元 。 同时更多用户提供更多测试数据 , 数据通过计算转化成为对车辆的决策和控制 , 进一步完善 FSD 。
“第一性原理”的践行者
拿国产 Model Y 来说 , 甚至出现车还没交付就已降价的现象 。 在正常的交易逻辑里 , 供过于求才会降价 。 对此 , 蔚来汽车 CEO 李斌曾表示 , 特斯拉是按照成本定价 , 成本下来就降价了 。
电动化导致汽车成本发生重构 。 纯电车成本结构中 , 电池成本最高占到 38% 。 Model Y 标续版搭载的是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和单电机 , 长续航版 Model Y 搭载的是 LG 提供的三元锂电池和双电机 。
磷酸铁锂电池在成本上比三元锂电池低 20% 左右 。 Model 3 在去年 10 月的那次降价主要也是因为车内电池由三元锂换成了磷酸铁锂 。
另外 , 国产特斯拉降价也是零部件国产化的过程 。 根据平安证券在去年 10 月份的报告 , Model 3 的国产化率接近 70% , 国产化率较高的部分主要集中在车身底盘、内外饰等传统零部件以及汽车电子中的硬件部分 。
过去一年 , 特斯拉在电机、电控等核心零件进行了国产化 。 零部件降价给 Model 3 带来 1.5 万的降价空间 。 平安证券曾经预计 , 不同版本的 Model 3 在实现 100% 国产化后会比美版的成本低 23%-29% 。
上述分析师吉恩·蒙斯特也认为 , 在中国制造一辆电动车的成本是特斯拉平均成本的 1/3 , 当前 Model 3 标续版的物料成本价仅为 13 万元 , 再加上 6 万元的结构成本 , Model 3 的总成本仅为 19 万左右 , 这意味着国产特斯拉仍有下调空间 。 “特斯拉未来十年在中国的价格都将比世界其他地区低 。 ”
这也意味着特斯拉降价能力的背后 , 核心是成本控制 。 特斯拉在成本控制方面确实有自己的一套 。 比如工厂自动化程度高 , 源于马斯克对于工厂的理解是“生产机器的机器” 。
相比 Model 3 价格“阶梯式”下降 , Model Y 被认为很有可能一步到位 , 据悉 Model Y 与 Model 3 已实现了零部件上的共享 , 共享率达到了 75% 。 也就是说 , Model Y 生产伊始 , 零部件的国产化程度就高 , 整车降价空间也多 。
特斯拉正将中国供应链的红利最大化 。 出口是一个表现 。 另外反映在财报中 , 带动公司整体毛利上涨 。 Q2 财报显示 , 特斯拉总毛利为 24.1% , 去年同期为 21.0%;汽车业务毛利为 28.4% , 去年同期为 25.4% , 环比 Q1 的 26.5% 也有上升 。
当前特斯拉凭借国产 Model 3 和 Model Y 两款车型 , 切入 20-40 万元的乘用车市场 。 去年 , 李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毫无疑问 , 国产 Model Y 将与蔚来旗下的 ES6 和 EC6 直接竞争 。 ”
与 Model 3 一样 , Model Y 也形成了不同价位的产品矩阵 , 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 , Model Y 也将冲击包括燃油车在内的整个汽车市场 。
比如年初 Model Y 降价时 , 崔东树认为 , 特斯拉 Model Y 与奥迪 Q5、奔驰 GLC、宝马 X3 的竞争关系会有明显的变化 , Model Y 的价格相对具有一定的优势 , 会吸引更多的豪华车消费群体 。 有分析师认为 , Model Y 标续版降价 7 万(对比长续航版) , 甚至会对十几万的油车造成冲击 。
特斯拉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掠夺和对燃油车市场池水的搅动 , 是过去几年在产能上的积累 , 技术能力上的完善 , 以及品牌影响力扩大的“外化表现” 。
【财经自媒体|特斯拉持续降价的背后:“第一性原理”】维持特斯拉运转的核心是销量 , 如何加强供应链带来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 , 进而创造降价空间覆盖到更广的人群 , 也许是解决那个核心问题的最优路径 。 这也是马斯克坚持的“第一性原理” , 在这个全球最知名电动车品牌上的体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