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区县解读」云阳:人居环境整治重塑乡村风情

【 区县|「区县解读」云阳:人居环境整治重塑乡村风情】
区县|「区县解读」云阳:人居环境整治重塑乡村风情
文章插图
初秋时节,走进云阳县盘龙街道青春村,印象中那个脏乱差的样子居然踪迹全无。眼前是整洁的村道、别致的院落和秀美的风光。青春村的变化,正是云阳人浓缩的“乡村进化史”。从中映射出来的,是云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众志成城和改写乡村命运的时代风范。在乡村振兴的历史刻度里,数千年“寂寂无名”的乡村第一次站在时代高度,开始脱胎换骨的整体蝶变。
高位推动:众志成城改写乡村历史
坑坑洼洼的乡村公路全部硬化,连接家门的泥巴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最近几年,老家在南溪镇的李明新每次回去都能感受到家乡带给他的惊喜。

区县|「区县解读」云阳:人居环境整治重塑乡村风情
文章插图
(凤鸣镇锦屏村人口文化大院一角)
李明新的惊喜源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云阳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奠基工程,从生态生产生活等多个维度重塑乡村风情。
在云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上至县领导下至普通民众,人人都是领衔主演。县里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多名县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顶层设计和要素调度,定期研究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各部门站在“小环境大整治、小环境大问题、小环境大作风”的政治高度,推动乡村的整体蝶变。

区县|「区县解读」云阳:人居环境整治重塑乡村风情
文章插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在云阳,农村人居环境怎么整,整成怎样,都有详尽的设计和清晰的规划。县里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脱贫攻坚、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统筹谋划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分离。
典型示范、引领全域,是云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典型路径。以“五沿区域”(沿高速公路、沿江、沿主干道、沿城镇、沿景区)、“六边五面”(田边、路边、房边、沟边、塘边、河边、地面、墙面、顶面、屋里面、屋外面)等重点区域和深度贫困乡镇为重点,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全力解决农村居民出行、饮水、住房和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序进行,云阳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分级负担、社会参与、金融支持的多元投融资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财政预算,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对收益较好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股权和债权融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运营。在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产业转型与人居环境的互促共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思维,通过会议、报刊、电视、网络、广播、微信等媒介的立体宣传,很快就在云阳全域得到回响,从党委政府到普通民众,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同唱一首歌”。县里通过考核的指挥棒,建立“月通报、季排名、半年一调度”的考核机制,聚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
多方合力:关键行动演绎乡村蜕变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云阳各级各部门把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责任扛在肩上,一个钉子一个眼,集中火力攻坚。通过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关键行动,再造美丽新乡村。
“以前的露天厕所,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盘龙街道青春村村民说起以前的旱厕就不住地摇头。现在,青春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整洁的卫生间。
厕所是否干净卫生,是衡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云阳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整治提升等,引导农户新建和改造标准卫生厕所。在城镇污水管网延伸覆盖和实施污水集中处理的村,推广水冲式厕所,其它地区修建三格式化粪池厕所。在便民服务中心、商业网点和旅游景区沿线等人口集中的地方,合理布局公共厕所,鼓励农户对无害化处理后的人畜粪污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利用。截至目前,全县农村改建厕所普及率达80%。

区县|「区县解读」云阳:人居环境整治重塑乡村风情
文章插图
(土家天街干净整洁,成为龙缸景区最具特色的综合接待小区)
每天清晨,凤鸣镇太地村保洁员都会骑着电动三轮车在村里转一圈,为村庄的干净整洁进行梳妆打扮。为净化乡村,云阳各乡镇(街道)以清除陈旧垃圾、农业废弃物、门前“三堆”,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为目标,逐村逐地逐路面清理残存垃圾,引导农户对门前柴堆草垛、破砖瓦打捆归整,有序堆放,建立有设施设备、有治理技术、有保洁队伍、有监管制度、有资金保障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和“户集、村收、乡镇街道转运、区域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确保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定时清运。对农业生产废弃物,采取秸秆粉碎、沤化还田和“一膜两年用”等技术,推动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以前的生活污水靠蒸发。如今,村民聚居点、大院落家家户户的污水都进了污水管网,黑臭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后变成了清水。”南溪镇水市社区村民说起村里环境的变化时满脸喜悦。云阳聚焦农村水环境治理,将解决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和黑臭水体问题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在城镇近郊,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模式,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在人口聚集程度较高、污水产生规模较大的乡镇(街道)和村聚居点,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技术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对其他小型聚居点和散居农户,通过人工湿地、农村改厕、户用沼气和储粪还田等方式治理分散污水;对畜禽养殖、乡村客栈民宿和农家乐产生的污水,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消纳能力,建设雨污分流和污水收集系统,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道路林荫化、社区园林化、庭院花果化,是云阳农村人居环境脱胎换骨的一台大手术。围绕田边、路边、房边、沟边、塘边、河边等重点区域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对村内道路、坑塘河道、闲置空地、公共场所、房前屋后和庭院等进行全方位的绿化与美化,打造公共空间管控和消除残垣断壁、乱搭乱建,乱推乱放的双向治理,为云阳乡村赋予了温婉而灵动的气质。通过旧房整治提升和改厨、改厕、改圈、改庭院、改风貌行动,将具有巴渝乡土、民族特色和现代特征的建筑元素植入农家院落,利用空间和荒宅基地建设小品游园、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等,提升乡村颜值和价值。在整形美容的同时,在乡村主要道路、广场晒坝和农房院落等群众活动频繁、人口密集场所,推广使用LED、太阳能灯等节能照明设备,鼓励农户安装庭院照明设备,点亮乡村夜色。

区县|「区县解读」云阳:人居环境整治重塑乡村风情
文章插图
(云阳县大阳乡村级公路)
乡村通畅与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工程的实施,让云阳乡村实现了自己的华丽转身。如今,村民小组通达率和通畅率分别达到100%、80%,村民聚居点入户道路实现了“院院通”“户户连”。以前“脏乱差”的村庄,纷纷建起了休闲广场,平整了臭水沟,修起了小院墙,俨然一幅田园村居图。
乡村变脸:整形铸魂留住美丽乡愁
乡村,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智慧的云阳人通过重塑乡村美景、激活乡村文化,为乡村旅游涵育生态底色,为游子留住美丽乡愁。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在人间!”云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是让农村空有其表,而是通过整形铸魂的同步双修,弘扬乡村建筑文化、农耕文化、风俗文化,传承乡愁记忆,延续历史文脉,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
这样的决策思维,将散落在各个角落的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存通通激活。对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评定与保护,是云阳人“寻根问祖”、回望历史的自我觉醒,也是激活乡村旅游的文化引擎与历史牵引。日渐丰富的乡村文体活动,在传承民间文化,展现优秀民俗,焕发乡村神采的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和民生福祉铺就了厚重的人文底蕴。

区县|「区县解读」云阳:人居环境整治重塑乡村风情
文章插图
(蓝天丽日下的磐石城)
大手笔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旨在涵养乡风、淳朴民风,让农村居民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为推动核心价值观和文明新风尚进农家,云阳各地纷纷将环境卫生保护、生活垃圾治理缴费制度等写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改善人居环境,并通过绿色村庄、美丽庭院等评比活动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方式,引导村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涵育村民道德素养,规范乡村秩序。党员干部带头把文明意识、卫生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传播到身边每一个人,共同维护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的农村人居环境。
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健身小广场,破败不堪的泥砖房改成了菜园,马路直通每家每户。随着人居环境整治的纵深演进,云阳乡村正从环境美向生活美,由外在美向内涵美深度转变。村民的生活节奏、作息时间、饮食习惯、价值观念也悄然变化。一幅生态宜居、百姓富裕、生活文明的美丽乡村图,在云阳大地上徐徐铺展。
来源 综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