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两岸远程火箭炮的对决,谁才是主宰海峡战场的王者

远程火箭炮是我军陆军相当倚重的一款火力支援利器,尤其是在两栖登陆作战当中,射程高达数百公里的远程火箭炮能够轻松跨越海峡的阻碍,将精准的火力快速投送到对岸的滩头及其防御纵深,同时还包括机场、港口、防空导弹阵地等重要节点目标,可以说是我军陆军依靠一己之力就具备了单向碾压对岸海陆空三军的条件,也极大地减轻了我军其他军种的任务负担,以便腾出更多的精力来专心拒止大洋彼岸的干涉力量。不过最近情况有所变化,被大家调侃为“操东风的心,挨远火的命”的湾湾军队也即将得到远火的加持。
战场|两岸远程火箭炮的对决,谁才是主宰海峡战场的王者
文章插图
这就是美制的“海玛斯”高机动远程火箭炮系统,首批被批准出售的数量为11部发射装置,而且不排除后续采购的可能性。其实湾湾军队此前已经装备了自制的雷霆2000火箭炮,只是射程较近(不超过50公里),性能也是差强人意(精度有限,弹种单一),实在是难当大任。而海玛斯火箭炮是美军现役的主力装备,发射火箭弹射程可达70公里,发射战术弹道导弹射程可达300公里,整套系统轻便紧凑可以直接用C130运输机快速部署,生存能力和打击能力都有数量级的提升,两岸的远火竞赛进入“以优抗优”的时代。
战场|两岸远程火箭炮的对决,谁才是主宰海峡战场的王者
文章插图
湾湾军队采购海玛斯火箭炮的如意算盘,无非就是利用高机动性来躲避我军的侦察、打击、毁伤,再利用精确的远程火力覆盖我军两栖登陆部队的集结地、航渡路线以及登陆场,其威胁程度的确是不容小觑的。然而某些势力因此一厢情愿地认为,湾湾军队有了海玛斯火箭炮就可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妄想反过来挟制我军的军事行动,未免有点高兴得太早了。那么对于这场两岸远程火箭炮之间可能爆发的,堪称“金门炮战”升级版的直接较量,我军现有的远火有能力打败海玛斯火箭炮,夺取这场巅峰对决的桂冠吗?
战场|两岸远程火箭炮的对决,谁才是主宰海峡战场的王者
文章插图
单论技术含量而言,发展远火的门槛并不算太高,许多中小国家或者地区都可以自力更生,比如土耳其、半岛北方等等,就连湾湾自己也有雷霆2000的增程计划,最大的瓶颈在于规模和成本能否满足实战化的需求。我军之所以看重远火,并非单纯因为它的射程远,而是从军工生产到战场保障都有一套成熟高效的体系来支撑,这样才能发挥出远火的真正威力。换句话来说,我们能够廉价高效地大量生产远火载具以及配套的各类弹种,还有多种侦察导航定位手段让远火看得远打得准,这些条件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复制的。
战场|两岸远程火箭炮的对决,谁才是主宰海峡战场的王者
文章插图
反观湾湾军队,外购美制武器向来都是天价,海玛斯火箭炮的一发火箭弹四五十万美元,一发战术弹道导弹两三百万美元,以湾湾的军费开支水平能够维持多大的装备数量?形不成规模优势,给对手造成的压力就无法同日而语了。更重要的是面对我军优势海军空军火箭军兵力的联合绞杀,特别是海量无人机的骑脸压制,海玛斯火箭炮基本不可能获得成建制齐射的机会。不可否认海玛斯火箭炮的机动性能的确不错,但是看看最近几次局部战争(比如叙土冲突、阿亚战争)无人机对战场的监控能力,就连分散的单兵都难以逃脱从天而降的精确猎杀。
战场|两岸远程火箭炮的对决,谁才是主宰海峡战场的王者
文章插图
要知道这些小国使用的只不过是航模级别的低端无人机,都尚且具备如此威力。那么我军的各种高端无人机(隐身无人机、高超音速无人机、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等等),其杀伤效果就更加可想而知了,海玛斯火箭炮要想成为漏网之鱼,还是存在着巨大难度的。即便有个别发射车能够有机会开火,火力密度也严重不足,一辆发射车一轮发射6枚火箭弹,换成战术弹道导弹只能一轮发射1枚,我军现有的各型防空系统(S300/400、红旗9系列)都可以很轻松地拦截这种零星来袭的近程弹道式目标,突防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战场|两岸远程火箭炮的对决,谁才是主宰海峡战场的王者
文章插图
与此同时在我军反炮兵雷达和无人机的监控下,暴露方位的海玛斯火箭炮也会立即遭到我军远火的集火覆盖。以我军最新列装的191式远火为例,无需使用战术弹道导弹,单靠火箭弹就能实现300公里的射程,一轮发射8枚;战术弹道导弹射程超过500公里,一轮发射2枚。无论是火力密度还是杀伤范围都全面压倒海玛斯火箭炮,即便是单打独斗海玛斯火箭炮也没有胜算,更不要说我方还有绝对优势的体系支持。因此对于海玛斯火箭炮的到来,我们既要正视其威胁,采取谨慎应对的态度,也没有必要耸人听闻,不切实际地渲染它的实战价值,保持平常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