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庆祝EDG夺冠,年轻人需要更多被看见


方面|庆祝EDG夺冠,年轻人需要更多被看见
文章图片

韩浩月/文11月7日 , 社交媒体分成了两拨人:中年人在晒雪景、带孩子打雪仗 , 年轻人在刷屏EDG夺冠 。 新浪微博热搜榜前十当中 , EDG相关话题占据四席 。 在前一夜 , EDG夺冠更是让高校学生深夜庆祝 , 五花八门的庆祝花样 , 引起了诸多人的关注与讨论 。
EDG是一家中国电子竞技俱乐部的名字 , 该战队获得冠军的比赛名称为“英雄联盟S11赛季全球总决赛” 。 历经持续5小时鏖战 , 中国EDG以3:2战胜卫冕冠军韩国DK 。 据报道 , 赢得这一冠军并不容易 , EDG用此战绩展示了自身的实力 。
无数年轻人(游戏玩家)为EDG夺冠彻夜狂欢 。 他们在宿舍或者社区打开窗户欢呼 , 冲进校园或者街道庆祝 , 演奏乐器并且唱歌 , 有人还通过直播实践了此前“如果EDG夺冠就怎样怎样”的诺言……对无数年轻人来说 , 这是一个不眠夜 。
他们的欢乐 , 有人表示欣赏 , 也有人给予了批评 。 欣赏者认为年轻人难得有一次集体狂欢的机会 , 他们的庆祝行为 , 让人想起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夜晚;批评者声音则集中于“制造噪音”、“骚扰他人”、“不务正业”等方面 。 一场大雪 , 一次夺冠 , 划出一道中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分水岭 。 站在中间往两边看 , 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发现 。
当年庆祝申奥成功的那些年轻人 , 现在已届中年 , 但他们或能理解眼下这批庆祝EDG夺冠的年轻人 , 因为这两次庆祝活动 , 都包含有相似的动机与意义:首先有“国家荣耀”的因素在先 , 庆祝行为拥有了天然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其次是能够在一件事情上聚齐如此众多年轻人目光的机会很少见 , 他们的情感诉求与价值诉求可以借机得以释放;再者 , 青春总是相似的 , 激情当中哪怕掺杂了些许的不理智 , 也总会得到理解与原谅 。
对年轻人庆祝EDG夺冠表示欣赏或者保持沉默 , 便是理解与原谅的体现 。 而对他们发出批评的声音 , 则展现出保守的力量——批评者需要稳定的秩序、安宁的环境、甚至具体到“休息权”等这样的权利保障 , 让生活准确地运行于轨道之上 。 而突然杀出的庆祝者 , 破坏了生活运转轨迹的稳定性 , 这一方面说明 , 对于年轻人的“一惊一乍” , 社会公众的同理心与包容心并没有被激发 , 另外一方面也说明 , 一种深入人心的“偏见” , 并未得到显而易见的改善 。
早在2003年 , 国家体育总局就已批准电子竞技成为正式的体育竞赛项目;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 , 电竞首次以表演赛的形式加入了亚运会项目 。 近年来希望电子竞技“入奥”的呼声也很高 。 尽管如此 , 可是在中国社会当中 , “玩游戏”一直被认为是导致男孩子不爱学习、不求上进的“罪魁祸首” 。 在对低龄儿童的管理方面 , 家庭与学校都视电子游戏为“洪水猛兽” , 即便成为大学生 , “玩游戏”也很难得到舆论的支持 。 这次不少人批评年轻人庆祝EDG夺冠 , 根子原因并非看不惯他们的欢乐 , 而是反对电子游戏的惯有心理使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