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人的一生就“生老病死”这四个字 , 人都会变老 , 但如果当你老了 , 却发现由于技术的进步 , 你出门处处受限 , 很多事都干不了了 , 去医院看病得用手机预约 , 你不会 。 买东西交钱 , 说不收现金了 , 可你又不会手机支付 。 疫情之下 , 走到哪儿都看健康码 , 可你自己虽然健康 , 但真不知道码怎么弄 , 于是寸步难行 , 这种局面放谁身上也不会很舒服 。
本周二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 , 从七个场景提出了20多条具体措施 , 帮助老年人在智能化时代好好生活 , 这是个怎样的方案?发出了怎样的警示?《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智能不是只能 。
时代智能化 , 却成了他们的“老大难”
11月23日本周一 , 早上9点左右 , 在湖北秭归 , 一名老人带着现金 , 冒着雨 , 来到社区居民医保签约服务窗口 , 想要办理医保 。 就在这时 , 身边传来工作人员说着“拒收现金”的声音 。 事发后 , 当地政府在情况通报中提到 , “已上门为老人办理了居民医保” , “相关调查还在进行” 。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而就在三天前 , 湖北广水也发生了让人揪心的一幕 。 94岁的老人 , 在儿子儿媳的陪同下 , 来到离家300多米的农行网点 , 办理激活社保卡功能的业务 。 画面里 , 老人被儿子环腰抱起 , 蜷着腿 , 撑在白色的机器上 , 艰难地完成了人脸识别 。 面对着需要人脸识别的冰凉机器 , 以及“不收现金”的冰冷规则 , 两件事一出 , 便双双登上了热搜 。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 杜鹏:
这两件事情反映的不仅仅是对老人造成了这样一种不便利 , 它也提醒我们 , 在智能化时代到来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尊重老人的权利、满足老人的需求 , 怎么去解决老年人不适应的问题 。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如今 , 像这样可以供人自助办理业务的机器 , 在社保局、银行、医院等各类场景下越发普及 。 即便流程相对简单 , 但也会让很多不会操作的老年人有些犯难 。 比起站在机器前束手无策的尴尬 , 很多老人更愿意寻找和业务员面对面办理业务的踏实感 。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昆明市西山区永昌街道办事处 永兴路社区书记 杨菊芬:
我们是老年型社区 , 需要来认证办理各种业务的老年人还是挺多的 , 碰到的困难就是对手机的智能操作不熟悉 , 教了一遍不一会儿又忘掉 , 可能下次来了又不会操作了 , 就由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来耐心讲解教他们使用 , 还不会的、没有智能手机的就通过人工办理 。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数据显示 , 2019年 , 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 , 已达到近2.54亿人 , 其中接触过网络的老人 , 却只有6056万人 。 要让老年人群体共享智慧生活的便利 , 不再被扫码、刷脸、手机支付等技术手段变得寸步难行 , 成为社会各界需要关注的问题 。 就在11月24日本周二 ,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 , 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日常生活的高频事项 , 提出了具体措施和目标 。 其中包括 , 政务服务平台要能够有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 , 让老年人办事方便 , 少跑腿 。 同时 , 还要在实体办事大厅配备引导人员 , 设置接待窗口 , 优先接待老年人 。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 赵辰昕:
这个《实施方案》的核心是要求在涉及民生的领域 , 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 , 传统的方式还是要保留的 。
如今 , 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已然成为发展方向 , 但传统的线下服务 , 仍然在满足各类社会群体需求上 , 发挥着重要作用 。 在消除老年数字鸿沟的问题上 , 正是需要“线上”“线下”这两条腿走路 , 才能走得稳 , 走得好 。
医院更智慧 , 老年人也要更舒心
白岩松:
对于老年人来说 , 有些需求就变得更多和更紧迫 , 比如去医院看病 , 当然 , 医院也进入到智能化时代 , 自助挂号、手机预约挂号、自助缴费等遍地开花 , 甚至有的地方都取消了人工窗口 , 这就形成了一种障碍 , 年轻人会使用 , 但不像老年人去医院那么多 , 老年人经常要去医院 , 可挂个号都要在网上抢 , 老人一点招都没有 , 旧病没去又添心病 , 这该怎么办?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所有年龄群都建议预约挂号 , 个别75岁以上者可窗口挂当天号 。 自去年6月开诊的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 , 是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唯一的三甲综合医院 , 设有上百台自助设备 , 已实现全流程自助服务 , 如此一来网上预约挂号取号等却难住了不少老人 , 即便是在四楼的只接收老年人的老年综合门诊 , 也需要预约 , 进一次医院对于老人来说犹如升级打怪 。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胡宝荣今年65岁 , 是在医院周边招募的志愿者 。 在她两年的志愿活动中 , 帮助最多的就是与她年纪相仿的老年人 。 对于老人们的苦衷 , 她感同身受 。
即便是智能机 , 有的老人也没有开通网络套餐无法在线支付 , 急坏了的老人会把情绪撒到胡宝荣身上 , 她既伤心又不能发火 , 而一句谢谢就能让她重拾志愿的初衷 。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 张忠涛:
我觉得最大的难点和痛点就是一些医院日益增加的这些智慧元素 , 而老人操作起来有困难 , 我们在医院每天都预留了一些号源 , 也跟周围的社区建立了这种联动机制 , 老年人其实可以在社区医院就挂到友谊医院的号 。 我们当然要考虑通过一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提高效率 , 但是同时也要关心关爱这些老年人的就医公平 , 效率和公平性应该充分都得到尊重和考虑 。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有码畅通无阻 , 无码寸步难行” , 对于无手机或使用非智能手机的老人来说 , 健康码是他们在当下就诊的拦路虎 , 通常医院会让他们使用纸质流行病调查表填写个人信息 , 而这家医院将科技安插在医保卡或身份证中 。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许朝晖:
我们想的是怎么样让它更“傻瓜化” , 人机交互、人机对话更容易 , 我们服务行业所采取的这么一些信息化的手段 , 虽然不能包打天下 , 但是出发点还是为了让老百姓更方便 , 当中有一些做法还不够人性化的 , 我们要自省 。
如果说 , 自助服务等对应解决的是老人的数字鸿沟 , 而如何在崭新的院区进行适老化改造 , 对应解决的则是成功进到医院后老人友好的感官体验 。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门诊部副主任 郭欣:
我们特意设置了老年人专用窗口 , 它的柜台比别的柜台要低了30到40公分 , 方便站立不方便或者坐轮椅的老年患者 , 在这里的老年人可以单独进行所有财务的手续办理 。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针对老人玩不转的网络 ,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设置老年专属窗口 , 保留志愿者人工服务 , 传统咨询台更是分设专项 , 承担起超六成的老人咨询 。 从2018年开始 , 北京推行老年友善医院制度 , 通过建立老年人绿色通道、老年患者用药咨询窗口等措施 , 提高老人就医体验 。 本周四 , 该院通过了老年友善的评审 。
智能化生活 , “等一等”老年人的步伐
白岩松:
技术的进步谁都拦不住 , 但技术进步得太快 , 就要多开出几条路来 , 让跟不上的人也有路可走 。 很多人说科技必然发展 , 老年人你有时间为啥不学?事情真没那么简单 ,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 , 在1748份有效问卷中 , 尽管大多数老年人都想学习智能手机 , 但仅有41.4%的老年人掌握了手机拍照 , 近半数老年人无法掌握手机支付 , 超过七成的老年人无法独立操作健康码 。 那好 , 科技可不可以再进步到傻瓜一点的地步?也能适应老年人 , 或者有更有效的方式帮到老年人去学 。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本周五下午 ,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邮科社区的活动室里 , 一场在大学生志愿者和老年人之间展开的手机培训课正在进行 。 由于这是志愿者们第一次走进这个社区 , 一切都得从最基本的知识讲起 , 从字体大小的设置 , 到微信的基本操作 , 再到跟晚辈们聊天发送的表情到底是什么含义 。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不少老人带上了笔记本 , 一点点地记录下讲课的内容 , 方便忘记时按照笔记反复练习 。 而到了和大学生一对一的咨询环节 , 老人们心中的难题终于有了解答的机会 。
健康码怎么总失效?手机太卡了怎么清理?微信收藏的文章去哪了?而要说老人们咨询最多的问题 , 还是手机支付怎么用 。 对76岁的夏奶奶来说 , 手机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工具 , 她只有在小超市买菜时才会用到手机 , 但是几乎每次她都没法独立地扫对二维码 。 夏奶奶的子女都在北京 , 但都没跟她一起居住 , 她在小区里过着独居的生活 。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在培训结束后 , 夏奶奶去超市购物检验学习成果 。 然而 , 最终夏奶奶还是没能成功扫码 。
看不清、听不清、记不住 , 是像夏奶奶这样的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常遇到的问题 , 有时候反复练习也很难掌握越发智能的手机新操作 。 在常年服务老年群体的志愿者们看来 , 面对在“数字鸿沟”面前“步履蹒跚”的老年人 , 我们的思路也该调整 , 能不能不要总让老年人去适应新科技 , 能让新科技去适应老年人吗?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
文章图片

夕阳再晨公益组织联合创始人 何绍森:
一是老人学 , 二是社会等 , 但这种等的话 , 不是说停下来等的一个过程 , 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考虑怎么优化 , 比如说一些APP的使用 , 推出这种关怀模式、老年模式 , 把它一些功能变得更加简单一点 , 更加方便老人使用 。
白岩松:
【老大难|新科技却成老人的“老大难”?白岩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们的步伐】到去年年底 ,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5亿 , 占到总人口的18.1% , 而再过几年 , 全国老年人口就将突破三亿人 , 这个庞大的数字也在告诉我们 , 为老年人消除技术鸿沟该是一件多么迫切和必要的事情 。 同时今天的年轻人也会变老 , 正可谓:青年莫笑白头翁 , 花开花落几日红 。 而技术同样会快速地进步 , 等到你老了 , 跟不上又该怎么办?所以帮助今天的老人也是在帮助明天的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