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还有多远?在今天 , 已经不是科幻片的场景了 。
【高路|无人驾驶还有多远?最快明年,成都绕城将打造全开放车路协同测试场】今年9月 , 西南地区首个“车路协同”测试场在成都建成 。 今日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从四川交投集团高路信息公司获悉 , 成都乃至四川正在自动驾驶领域不断尝试 。 最快明年 , 成都绕城高速公路将进一步打造一个全开放的车路协同测试场 , 届时 , 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距离落地实施便不远了 。
厘米级定位+超视距感知
已对成都绕城进行高精度地图数据采集
据四川交投集团高路信息公司网络信息部唐颜东介绍 , 按照技术路径 , 自动驾驶当前分为:基于单车感知和决策的单车智能;以及基于道路基站和车辆进行通信并通过云端调控的车路协同模式 。 车路协同模式 , 是目前更安全的自动驾驶体验模式 。
“龙池车路协同测试场便是基于车路协同而建成的一个封闭测试场 , 如果一切顺利 , 在这里封闭测试一年后 , 我们准备在成都绕城高速与成绵高速交叉处 , 选一段路打造一个开放的测试场 。 ”据唐颜东介绍 , 前期 , 该公司已对成都绕城高速进行了高精度地图数据采集 , 精度可达厘米级 , 这为下一步车路协同登录绕城提供了方便 。 “比如高速上掉下一个纸箱 , 而这个纸箱在什么位置 , 不只是车主无法描述清楚 , 高速巡逻人员也不能精准定位 , 而通过车路协同 , 便可实现厘米级精度定位 , 这便为及时清障提供了方便 。 ”
不止如此 , 车路协同的实现 , 需要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 , 让车辆实现超视距感知 。 “绕城上匝道多、路况复杂且行驶车辆多 , 这些对于下一步的开放测试有巨大帮助 。 ”据唐颜东介绍 , 自动驾驶车辆通过匝道汇入主道时有一个驾驶盲区 , 人可以通过前后观看 , 提前研判车辆速度、距离等信息 , 成功汇入主道 , 但对于车路系统模式下的自动驾驶车辆来说 , 还需要不断进行测试 。
唐颜东告诉采访人员 , 明年开放测试后 , 将首先对四川交投内部车辆 , 如高速公路巡逻车、养护车等车辆进行改造 , 上路开始测试 。 “希望通过不断的测试 , 未来让公众体验 , 进入收费站就可以双手离开方向盘 。 ”
高速公路建“火车轨道”式货运通道
还有“超级服务区”
在唐颜东看来 , 车路协同技术不仅仅可为大众提供自动驾驶体验 , 更是服务于交通运输行业发展 , 打造智慧高速的最佳途径 。
“目前正在进行成绵高速扩容改造 , 与此同时我们就在想 , 通过这次改造引入车路协同的一些技术 , 未来将成绵高速打造成下一个测试场 。 ”据唐颜东介绍 , 成绵高速改造后将探索在这里打造一个“火车轨道”式货运通道 , 自动驾驶的货车上高速后自动编队 , 车辆之间可将行车间距缩小至1米甚至更短 , 形成一个“拼装的公路火车” 。 而完成这一设想 , 不仅需要完成“拼装的公路火车”同步加速、同步刹车等操作 , 还需利用车路协同提前感知 , 当中间某辆货车下匝道后 , 后方车辆会自动补上来 , 从而使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大大提高 。
“除了运输效率的提升 , 利用车路协同打造的货运通道 , 还可实现全天候驾驶 , 白天晚上对于自动驾驶来说完全一样 , 所以完全可以利用晚上高速车辆较少的时段 , 用于货物运输 , 从而减轻白天高速的通行压力 。 ”唐颜东说 , 因货运通道的打造 , “超级服务区”便成为车路协同模式下 , 产生的又一产物 。 “自动驾驶货车自动进入服务区完成卸货、装货 , 然后再次上路驶往下一个目的地 。 ”
事实上 , 还有更多期待 。 11月9日 , 在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成都论坛召开之际 , 四川交投集团与百度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 联合发布基于车路协同的高速公路全天候通行联合解决方案 。 双方将针对车路协同系统如何匹配高速公路建设标准、管理权责、场景特色进行探索与实践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闫宇恒
编辑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 , 报料有奖!)
推荐阅读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测试|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365万公里
- 华依|中信证券:惯性导航有望成为L3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标配产品
- 爆发|中信证券:自动驾驶渐行渐近,惯性导航刚需爆发
- 矩阵|聚焦快递末端痛点 国内首款无人驾驶快递物流车在中通启动应用场景内测
- 列车驾驶室|北京:体验无人驾驶地铁
- IT|川崎测试货运无人机机器人K-Racer X1
- 未来|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公开道路全无人测试
- 无人驾驶飞机|跑道下埋5万多个传感器、无人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