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1/11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周雄飞编辑/子夜
来源:连线Insight(ID:lxinsight)
提到高德 , 你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
一直以来 , 高德都以熟悉的地图形象存在于很多人手机之中 , 以地图为支点 , 高德一直在拓展业务 。
上月底 , 高德宣布启动“好的出租”计划 , 据官方介绍 , 是想通过这一计划来解决巡游出租车市场的空驶率高、出租车司机工资低等问题 。
其实 , 高德三年前就已经显露出行的野心 。
2017年12月 , 高德基于地图业务推出了“高德易行”平台 , 包括滴滴出行、神州专车、摩拜单车等出行服务商一同接入此平台 , 这算是高德向出行聚合平台延伸的标志 。 紧接着在一年后 , 高德又宣布要推出顺风车业务 , 并很快在成都和武汉两地试运行 。
【|一直模仿,从未超越,高德如何走到地图之外?】除了出行行业 , 高德也在本地生活领域做着尝试 。
去年9月 , 高德地图宣布与饿了么、口碑打通 , 用户可以在高德地图里搜索餐饮、娱乐等门店的位置 , 而到去年十一期间 , 高德地图布局进景区 , 推出了“景区随身听”服务 , 到了今年十一期间 , 不仅上线了很多省市旅游服务的“高德指南” , 还推出了“十一分10亿补贴”活动 。
文章图片
图2/11
高德地图推出“高德指南” , 图源高德地图官微
从推出聚合打车平台和顺风车业务、到进入本地生活领域、再到布局出租车行业 ,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 , 其实都是高德在试图打破人们心中对其的固有印象——高德只是一个地图工具类产品 。
不过 , 从高德选择的方向来看 , 高德一直试图在红海里抢夺市场份额 , 走的也是模仿垂直赛道巨头的模式 , 但这注定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 。
在本地生活方面 , 虽然有阿里的支持 , 但面临美团等对手 , 高德很难突围 。
而最近进军出租车领域的动作也慢了一步 , 就在前段时间 , 滴滴重启快的品牌 , 重新在出租车领域跑马圈地 , 而嘀嗒等选手的实力也不可小觑 。
不甘心只做地图的高德却不得不承认 , 向地图外的扩张 , 到目前为止并不算成功 。
1
向“地图”外奔跑
打开高德地图 ,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地图导航软件标配的页面——一张标注了使用者实时位置的二维地图和目的地搜索栏 。
但除了这些 , 还有打车和订酒店等功能 , 这些本是地图导航软件不会拥有的功能 。 由此 , 也成为了高德走出地图的第一步 。
文章图片
图3/11
高德地图软件界面
对于打车市场 , 其实高德早在三年前就开始觊觎 。
2017年 , 国内网约车市场刚经历完滴滴与Uber、快的的补贴大战 , 作为赢家的滴滴顺利将后两者收购 , 一时间成为了网约车市场上的霸主 。 不过 , 一家独大的滴滴并不孤单 , 嘀嗒出行、哈啰出行和曹操出行等玩家紧随其后 。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 , 在那两年网约车市场中滴滴出行以63%的份额占据领先位置 , 但也有一个数据值得注意 , 那就是还有将近12.3%的“其他”存在 , 这也意味着在滴滴傲视群雄时 , 依然有其他网约车平台存活着 。
文章图片
图4/11
2017-2018年国内网约车市场份额情况 , 数据来源于中国互联网协会 , 连线Insight制图
为这些平台提供流量入口 , 这是高德看到的机会 。
2017年7月 , 高德开始大力推广“一键全网叫车”的高德打车服务 , 接入的第三方网约车平台不仅包括滴滴快车、T3出行、曹操出行和首汽约车等知名品牌 , 同时也有AA出行、及时用车等平台 。
为了让这些接入平台的网约车平台放心 , 这一服务推出初始高德就承诺不会提供运力 , 只会提供入口 , 来解决各平台的运力效率 。 这也等于说 , 高德做出承诺不会与这些第三方网约车平台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
据高德公开数据显示 , 截至2019年8月高德打车已接入超过40家网约车平台 , 成了全网最大的打车聚合平台 。
文章图片
图5/11
高德地图中聚合打车服务
尽管没有直接接入网约车领域 , 高德却在2018年宣布上线顺风车服务 。 据高德介绍 , 高德顺风车同样与其他平台展开错位竞争 , 并不会向司机和乘客抽取佣金 。
但这个业务在推出5个月后就下线了 , 之后再无消息 。
不过 , 高德在“地图”外的尝试并没有停止 , 它盯上了本地生活领域 。 然而 , 这个领域中已有美团这样的巨头存在 , 想分得一杯羹谈何容易 。
凑巧的是 , 就在一年前 , 阿里收购饿了么后 , 开始了与美团的正面硬刚 , 战争也从外卖慢慢延伸至旅游 , 酒店和娱乐等本地生活领域 。 在此期间 , 阿里向饿了么倾斜了大量资源 , 并推出“百亿补贴”来与美团抗衡 , 但在这一系列动作后 , 阿里并未取得优势地位 。
被阿里2014年收入麾下的高德 , 就此看到了机会 。
去年9月 , 高德宣布已与饿了么、口碑打通 , 用户可以在使用高德地图的同时 , 搜索附近的美食、娱乐和酒店等门店信息 , 并可进行预约、排号等服务 。 正因为这样 , 在高德地图中本地服务才会占据整个App的“半壁江山” 。
然而 , 高德在本地生活领域的野心并不止于此 。
去年十一期间 , 高德推出了针对景区旅游的“景区随声听”语音导览服务 , 据高德介绍 , 该服务将会根据用户的选择来自动匹配播放对应景点的信息和介绍 。 而在今年十一 , 高德在旅游服务上更进一步 , 推出“高德指南” , 用户可以通过在高德地图中搜索“高德指南”来获取对应城市的旅游信息 。
通过这一系列操作 , 高德地图成了一个看似全能的App 。 这是它对于自己本身工具属性的突破 。 但高德选择的方向 , 大多是模仿巨头们已经走过的路 , 很难谈得上有创新 。
尽管到目前为止 , 很多功能并没有大的声响 , 但在工具免费时代 , 这也是它不得不做的尝试 。
2
为什么要往外走?
做好一张地图 。
这句话曾是高德团队在迈入移动互联网“大门”前所立下的初心 。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 , 一些手机中的App也应运而生 , 比如QQ、酷我音乐和UC浏览器等 。 彼时 , 带领高德已走完8年创业路的高德软件CEO成从武也看到了转型的信号 , “移动互联网就像滚滚洪流 , 顺者昌 , 逆者亡 。 ”
于是 , 一款名为高德地图的软件出现在了很多人的手机之中 , 并快速获得了地图市场的不少份额 。
2010年7月1日 , 高德地图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 成为国内地图软件服务商海外上市第一股 , 市值一度接近9亿美元 。
文章图片
图6/11
高德地图登陆纳斯达克 , 图源36氪
而在彼时 , 高德地图的对手也开始出现 。
同年 , 百度宣布PC地图业务正式向移动端转型 , 但在高德看来 , 晚两年进场的百度还不足以成为自身的对手 , 毕竟彼时的高德正是苹果手机中国区唯一的地图服务商 , 活跃用户数也超过3600万 , 一时间风光无两 。
但很快 , 高德就陷入被动局面 。
“百度手机地图永远免费” , 在2013年8月28日当天 , 这句话成为了手机地图行业内的一颗“惊雷” 。 因为在当时行业内 , 手机地图的盈利主要来自于用户或企业的付费下载 , 对于高德来说 , 这也是主要的盈利模式 。
但随着百度宣布手机地图服务免费后 , 高德地图不得不在即日也宣布实施免费策略 , 而在此前 , 高德地图在众多手机应用商店的售价是50元 。 这也意味着 , 高德为之依靠的收入来源就此终止 。
在免费服务的推行下 , 高德很快就陷入亏损的境地 。
据高德公开财报数据显示 , 2013年第三季度 , 成为高德上市后首次亏损的季度 , 净营收为3770万美元 , 同比下降6%;股东应得净亏损为670万美元 。 而这样的亏损只是一个开始 , 根据财报数据 , 2013年全年净亏损达到1.55亿元美元 , 而到了2014年Q1,这个数字上升到了2.83亿美元 。
就在高德面临困境的时候 , 阿里巴巴对其抛来了橄榄枝 。
2014年7月 , 阿里巴巴宣布完成对高德地图的全资收购 , 后者于次月也完成了退市 。 彼时高德正被百度所超越 , 后者成功以27.7%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手机地图市场的“一哥” 。
文章图片
图7/11
高德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并购协议 , 图源高德地图官微
有了阿里的支持 , 高德继续与百度地图对抗 , 高德新CEO陆兆禧在2014年9月宣布了高德的新战略 , 他表示高德将不再背负上市公司的业绩指标 , 不进入O2O商业化模式 , 未来三年不给高德设立商业化目标 , “做一个干净的导航地图” 。
之后 , 高德也上线了林志玲和郭德纲版本的导航语音包 , 一时间受到广泛欢迎 , 到了2015年10月 , 高德活跃用户增长率高达100% , 而到了2016年4月 , 高德地图的DAU增长达180% , 而百度地图的增长只有40% 。
就在这样的增长利好下 , 2016年10月高德完成了对百度的反超 。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 当月高德地图手机客户端以2983.19万的每日活跃设备数在地图导航类目中排名第一 , 百度则以2808.87万落后于高德地图 。
而到了今年8月 , 高德地图在行业App中的使用次数占比达到了1.2% , 与去年9月份时0.9%的占比相比有了提升 。 而百度地图仅仅从去年9月份的0.48%涨至今年8月的0.49% , 变化微乎其微 。
文章图片
图8/11
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在今年8月、去年9月App使用次数占比对比图 , 数据来源于艾瑞咨询 , 连线Insight制图
尽管如此 , 高德也需要“往外走” 。
为了竞争市场份额 , 高德地图自2013年8月开始至今一直免费 , 7年里地图服务并未给高德带来任何收入 , 高德需要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 。
同时 , 地图业务带来的流量 , 也为探索更多业务提供了基础 。
自2017年开始 , 高德开始改变策略 , 在高德地图的基础上添加各种业务模块 , 从出行打车、到本地吃喝玩乐都有涉及 , 但遗憾的是 , 这些尝试都是在试图复制其他巨头的打法 。
将地图作为流量入口的概念看似性感 , 实则倍具挑战 。 到目前为止 , 在大多数人眼里 , 高德地图依然只是一个地图导航软件 。
很少有人会在寻找酒店、餐馆或者打车时 , 第一时间想到高德 。
而高德选择进军的领域 , 很快就迎来巨头的激烈反扑 , 它还能像反超百度一样 , 再赢一次吗?
3
“地图”外的突围困局
“平时打车 , 你一般用哪个软件?”
连线Insight向多个平时习惯用网约车的用户问了这个问题 , “时间不急的话 , 一般会用滴滴 , 如果比较着急 , 高德和滴滴会同时用 , 看看谁先来就乘坐哪个”“一般打车的话 , 会用滴滴或者嘀嗒 , 很少用高德” , 一些用户这样回答道 。
为了与滴滴、嘀嗒和曹操出行等选手展开错位竞争 , 高德在打车业务上选择以聚合打车模式切入这个市场 , 但3年的发展下来 , 高德还未取得明显优势 。
这点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到 。
据易观分析发布的《中国移动出行市场年度分析2020》数据显示 , 2019年12月国内网约车市场乘客端活跃用户规模已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 , 其中滴滴出行以9252.9万遥遥领先 , 嘀嗒出行、首汽约车和曹操出行占据二、三和四位 , 而高德并未出现在这个榜单中 。
文章图片
图9/11
2019年12月国内网约车市场乘客端活跃用户规模 , 数据来源于易观分析 , 连线Insight制图
而面对高德的进攻 , 滴滴也开始用同样的模式给予回击 。
今年9月 , 据相关媒体报道称 , 滴滴已与腾讯地图联手 , 于9月22日在部分城市上线聚合打车服务 , 此后滴滴相关负责人确认了此消息 。
对这一消息 , 连线Insight通过使用软件进行证实 , 在输入目的地之后 , 可选车型除了滴滴自家的快车和青菜拼车之外 , 还能看到有蓝色大道、享道出行等第三方平台可以同时呼叫 。
相比之下 , 虽然在第三方平台的数量上面滴滴并不占优势 , 但拥有聚合打车模式的滴滴对高德仍然是一种威胁 。 “在用户习惯的基础上 , 滴滴的聚合打车模式会比高德更受用户青睐 。 ”易观分析汽车出行团队分析师孙乃悦对时代周报这样表示 。
除了滴滴 , 美团也早在2018年开始在打车业务上布局 , 并在一年后推出“聚合模式” 。
2019年4月 , 美团打车相继在上海和南京城市改变原有的自营模式 , 启动“聚合模式” , 目前用户可以在美团App上一键呼叫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等第三方网约车服务 。
文章图片
图10/11
滴滴与美团的聚合打车界面 , 连线Insight制图
与出行业务一样难以突围的 , 还有高德的本地生活业务 。
今年9月 , 高德总裁刘振飞在一场线上发布会上发布了一款名为“高德指南”的服务 , 据他介绍 , 高德指南已覆盖350个城市吃住行游购娱全品类热门推荐 , 这也是继去年9月高德与饿了么、口碑打通后在本地生活领域上又迈出了一步 。
这一举动 , 在业内看来是高德与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战火”又一次升级 。
虽然高德背后有阿里的支持 , 但美团作为这个战场的先入局者 , 实力并不可小觑 。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本地生活市场的份额是6:3:1 , 其中美团占6成、阿里占3成、其他厂商占1成 。 ”今年上半年 , 一位本地生活行业从业者对界面新闻表示 。
对于高德来说 , 现在要考虑的不仅是如何对抗美团 , 同时还要提防着其他新玩家的威胁 , 这其中也有百度 。
今年5月底 , 百度App继上线“服务中心”后 , 还上线了“服务中心”入口 , 下拉App就可看到 。 这个中心包括便民服务、吃喝玩乐和旅游出行等三大板块 。 同时 , 在百度地图中的“周边”标签中 , 也能看到美食、景点和娱乐等本地生活服务内容 。
文章图片
图11/11
百度App中服务中心界面
这也意味着 , 百度开始重拾本地生活 。
为了突破“地图”定位 , 高德现在再次瞄上了一个赛道——巡游出租车行业 。
据国家交通部统计 , 巡游出租车运送的乘客在出租车行业总客运量的占比超过70% 。 但随着网约车的袭来 , 巡游出租车的份额逐渐被挤压 。 以2019年为例 , 在滴滴出租车业务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的情况下 , 其日均订单量也仅为300万单 , 而全国出租车日订单量的则在4000万单到5000万单之间 。
这也意味着 , 巡游出租车的网约率不足10% , 绝大多数的出租车订单都来自线下扬招 , 这也正是出行平台的利润蓝海 。
就此 , 高德推出了“好的出租车”计划 , 而在这个赛道上已有滴滴、嘀嗒这样的强劲对手存在 , 高德想在出租车业务想跑出来也不容易 。
据嘀嗒公开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11月 , 嘀嗒出租车服务已与覆盖国内21个城市的出租车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而对于滴滴而言 , 今年9月宣布旗下的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 , 并且表示已与银建出租、新月联合、北方北创、银山出租、三元出租及赛达福等北京26家出租车公司达成合作 。
难以突围的高德 , 在自己的主业之上开始寻求突破 。
今年7月14日 , 高德地图上线“家人地图”功能 。 用户开通加入家人 , 则可以相互看到彼此的位置 。 据了解 , 高德地图页面会显示加入者的位置地图、距离我的距离、对方的手机电量 , 还有一键打电话 , 导航去找他的功能 。
不过 , 在该功能推出之后 , 却出现大量的质疑和吐槽 , 没有人愿意接受被24小时“监控” , 家人隐私也要有边界 。
现在来看 , 从网约车、到本地生活、再到出租车和“家人地图”这些业务 , 均是高德向地图外扩张的尝试 , 但目前为止 , 高德依然任重道远 。
在出行领域和本地生活领域 , 滴滴和美团的模式被证明是走得通的 , 但这并不意味着跟着走就能成功 , 想要突围 , 要么看准时机 , 要么靠创新 。
当初 , 嘀嗒抓住了顺风车的空档期 , 迅速成长 , 在2019年 , 嘀嗒顺风车市占率为66.5% 。 而本地生活领域尽管美团实力雄厚 , 但也有联联周边游等玩家 , 靠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突袭美团 。
作为后来者 , 高德正面对抗巨头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 还不一定能够取得优势 , 如何寻找更合适的切入点 , 是值得高德思考的问题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被骂“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 中华书局回应称即日下架
- 人物|李在镕出狱后首次受文在寅接见:三星一直在准备开发6G通信技术
- 技术|创新从未止步 华为智慧生活全场景新品齐发
- 技术|创新从未止步,华为智慧生活全场景新品齐发
- 视点·观察|你的“电动爹” 一直在偷偷进步
- IT|马达加斯加一直升机坠毁 一当地官员落海后游泳12小时上岸得救
- IT|长城欧拉好猫车主联合发布维权声明:补偿方案从未与车主沟通
- 雷军|改变世界的想法,一直存在
- 手机|一直被嫌弃,从未被淘汰,这就是顽强的手写笔
- 涓柊缁忕含|好欢螺回应虫卵事件:一直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将核查幕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