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厅|挂号缴费“双模双待” 人工服务未被“侵占”

手机预约挂号、在线缴费……这些易如反掌的操作 , 对部分老年人来说却很难 。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正深刻改变着生活 , 但对老年人来说 , 便利的科技有时也带来很多不便 。 近日 , 采访人员走访多家医院发现 , 医院门口需要出示健康码进入 , 但每家医院都设有人工登记台 , 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填写身份信息;所有医院均保留着人工收费窗口;志愿者随时引导、帮助患者预约挂号 。 医疗服务中保留传统的“慢选项” , 尽显人情温度 。
面对面 , 点对点 , 传递温暖
12月3日9时 ,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医院一楼大厅一波又一波人群不断涌入 , 医院大厅门口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醒:“请打开健康码 , 没有健康码的到工作人员这儿来登记 。 ”
从永宁来体检的张大爷自觉排到了登记信息的队伍后面 。 “我没有健康码 , 加上老花眼看不清楚字 , 只能麻烦工作人员帮忙登记 。 ”今年63岁的张大爷说 , 他平时也经常上网 , 但仅限于微信聊天和在网页上看视频 。 “现在医院有很多自助设备 , 我们老年人反应没有年轻人快 , 不会用就问 , 旁边都有工作人员指导 。 ”张大爷说 。
采访人员在医院大厅看到 , 大厅内摆放的自助挂号缴费设备旁边都有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在做指导服务 , 年龄大或不会操作设备的患者、家属都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 。 大厅内还设立了13个人工收费窗口 , 从挂号收费到住院缴费都有相应的人工服务 。
心脑血管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周立明说 ,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医院每天门诊量2300人左右 , 其中老年人占大部分 , 医院在推行智慧医疗的同时 , 也在一直努力做好方便老年人的各项服务 。 大厅门口安排4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无健康码人员的信息登记 , 遇到老年人或不识字的患者、家属 , 工作人员会帮忙登记;门诊部每天会安排7至13名工作人员、志愿者在各诊区进行分诊、巡诊、导诊 , 看到需要帮助的老人主动提供帮助 , 碰到需要紧急就诊的 , 帮助优先安排 。 每层楼摆放2至3台自助挂号缴费设备 , 有5名志愿者专职做设备使用的指导帮助 。 每个诊区至少安排2名导诊工作人员 , 不脱岗提供服务 。 “老年群体的数量越来越庞大 , 老年人的需求期盼需要全社会关心关注 。 我们医院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 , 保留了传统就医模式 , 面对面与人对机的服务方式并存 , 逐步过渡 , 为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优质的医疗服务 。 ”周立明说 。
一支笔 , 一颗糖 , 饱含关爱
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大厅 , 导医台旁竖立的志愿服务牌上 , 清楚地标注着医院提供的各项志愿者服务 , 免费出租轮椅 , 免费提供老花镜、纸笔、伞具等 , 还有为低血糖群众免费提供的糖果 。 “这里的志愿服务可以让老年人就诊更方便 。 ”医院门诊办公室工作人员梁莉说 , 医院大厅内摆放着13台自助服务设备 , 设备旁都有工作人员指导帮助 。 医院现场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检查结果等人工服务窗口都有保留 , 同时还配有导医、志愿者、社工等现场为老年人服务 。 医院在大厅扶梯旁安排导乘人员 , 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乘坐扶梯不方便 , 导乘人员会领着老年人乘坐医院直梯 。 医院还设有老年人优先就诊的人工窗口 , 每层楼都有导医台 , 老年人有任何就诊需求都能得到及时回应 。
“我们的医疗服务要便捷也要温情 , 关注今天的老年人 , 其实就是在关心以后的自己 。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部主任尹光霞说 ,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日门诊量平均为8800人左右 , 其中老年人占有一定比例 。 医院一直在努力精细化各项医疗服务 , 人工收费窗口、无码人工通道、志愿者服务等传统项目全部保留 。 对于不会预约挂号的老年人 , 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一个手机号可以绑定5个就诊人 , 子女可以在手机上帮助父母挂号、缴费、查看检查检验报告 , 医院每位专家还留有3至5名的老年号 , 为无法预约挂号的老年人提供就诊服务 , 并且为慢性病老年患者提供诊间预约服务 , 方便老年人就医、减少候诊时间 。 “我们还需要持续改善服务品质、简化流程 , 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就诊环境 , 让老年人就诊服务更温情 。 ”尹光霞说 。 (采访人员 智慧 秦 磊 文/图)

大厅|挂号缴费“双模双待” 人工服务未被“侵占”
文章图片

【大厅|挂号缴费“双模双待” 人工服务未被“侵占”】医院志愿者随时为老年人提供网上挂号缴费服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