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深圳剧本杀“顶流”作者:开店周入近十万,处女作诞生即爆款( 三 )


文章图片

工作中的张晗 。摄/邓焕阳
个人IP工作室创立:
从创作者到剧本杀“产品经理”需要炼成“三头六臂”
创作完成后 , 张晗和朋友们试玩了这部“处女作” , 收获了大家的正向反馈 。 当时 , 剧本杀市面上的剧本类型较为单一 , 大致可以分为阵营本、硬核本、情感本、恐怖本等 , 但是 , 横空出世的《刀鞘》是阵营+情感的复合型 , 这在当时颇为少见 。
将这样的复合型剧本拿到深圳多家剧本杀店铺试玩 , 张晗尝到了甜头 。 随着口碑攀升 , 越来越多发行方找到张晗 , 提出诱人的分成 , 希望能发行这部作品 。 既然市场认可度高 , 为何不自己发行?张晗婉拒了发行方 , 和朋友一拍即合 , 将《刀鞘》带上了2019年的南京剧本杀展会 。
每年 , 各式各样的剧本杀展会都会出现在全国各地 。 展会上 , 各地的创作者和发行者带来新作品 , 邀请商家参展购买 。 这些展会往往在酒店举办 , 商家们会在酒店的各个房间试玩新剧本 , 内容出彩的优质剧本会被商家争相抢购 , 成为展会上的“爆展”作品 。 当时 , 城限本在一场展会上能卖到100本 , 就算是“爆展“剧本 。 在2019年的南京展会上 , 《刀鞘》卖出约150本 , 脱颖而出成为“黑马” 。
南京展会后 , 虽然创作的剧本已经小有名气 , 但剧本杀创作对于当时的张晗而言只能称得上兴趣爱好 , 他还有旅行自媒体博主、演员等多重身份 。
时间进入2020年 ,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 。 当时 , 还是旅行自媒体博主的张晗因疫情陷入迷茫期 , 无法走出家门继续做旅行内容 , 该何去何从?就在这时 , 他突然发现 , 剧本《刀鞘》的销量在节节攀升 , 在疫情缓和不久的2020年中旬 , 销量猛增至约500本 。
张晗分析 , 可能是疫情的冲击 , 触发了人们对线下社交的渴望 。 疫情为自己关上一扇门 , 却开了一扇窗 , 他敏锐地察觉到了风口 。 2020年 , 已经有了“爆款”作品背书 , 张晗在深圳成立了以个人IP老玉米命名的工作室 , 将《刀鞘》作为工作室的开山之作 。 目前 , 工作室已经在深圳开出三家分店 , 拥有22位核心作者 , 最大的门店有12个房间 , 每周的营业额约为8-9万元 。 现在回头看 , 他在当下的判断无疑具有前瞻性 。 2019年 , 深圳只有约50家剧本杀门店 , 到2021年中已经猛增至约500家 。
成立工作室后 , 张晗的身份逐渐转变 。 在一天的工作中 , 监制新作品 , 培训新作者花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 。 最忙的时候 , 他同时监制近十部作品 , 逐渐练成“三头六臂” , 越来越像一个“产品经理” , 不仅要陪伴一部作品从作者灵光一现到落地试玩的全过程 , 还要将呕心沥血“孕育”出的“新生儿”带上展会 , 给现场的店家讲解它的优势及创作理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