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深圳剧本杀“顶流”作者:开店周入近十万,处女作诞生即爆款( 五 )



新兴|深圳剧本杀“顶流”作者:开店周入近十万,处女作诞生即爆款
文章图片

张晗工作室的剧本墙 。摄/邓焕阳
破局与转型:
跨界融合 , “红色剧本杀”助力红色教育与文旅发展
抛开对行业乱象与浮躁之气的无奈 , 作为从业者 , 张晗还是希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 他发现 , 剧本杀与教育、文旅等产业的跨界融合 , 是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绝佳路径之一 。
对于红色剧本杀的创作 , 贴近史实必不可少 。 在创作《刀鞘》时 , 张晗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埋头阅读史料和人物传记 。 除了玩家扮演的剧中人 , 他还在剧本最后附上历史人物彩蛋 , 讲述角色身边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的传记故事 。 “日常读历史人物传记时 , 这个人可能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 但是走进剧本杀 , TA可能变成你的父亲母亲 , 上级老师 , 进入第一人称视角 , 你可能更想了解出现你的五个小时生命中的这个人的命运 。 ”
这是红色剧本杀助力红色教育的方式之一 。 2021年 , 正值建党一百周年 , 大量致敬“建党100周年”的剧本纷纷亮相 , 许多单位的党建活动也采取了剧本杀的形式 , 让党员穿越回战斗现场 , 沉浸式感受先烈抗争史 。 在社交软件上搜索红色剧本杀 , 各类党建、团建活动感悟比比皆是 。
在张晗监制的剧本中 , 《兵临城下》系列也是一款大火的“红色剧本” 。 这部作品的第一部将视角聚焦于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北部的朔县 , 第二部选择解放战争中解放天津战役为切入口 , 都取得了不俗成绩 。
对于红色剧本杀大火 , 张晗不感到意外 , 甚至感同身受 。 “现在年轻人越来越需要身份认同 , 他们对于红色剧本的推崇 , 来源于心中对中国国力强盛的认同感 。 ”除了基层党组织选择红色剧本杀形式作为党建 ,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也在尝试与剧本杀创作者合作 , 定制相应的地区红色剧本 , 将地方内容融入剧本故事 。
在红色剧本赛道上 , 如何兼顾教育性和娱乐性 , 吸纳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 让剧本杀跨界融合走的更远?剧本杀行业尚在探索期 。 “一次剧本杀游戏的时间往往很长 , 针对有特定需求的单位和部门 , 我开始尝试为剧本‘瘦身’缩减时间 , 让它能适应更广泛人群的需求 。 ”
快问快答
“深圳剧本杀行业 ,
市场环境是全国最好的”
南都:作为深圳人 , 在这座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下成长 , 你觉得在深圳的成长经历给你的创作和创业都带来了哪些影响?
张晗:我可以说是在深圳长大 , 1997香港回归的那一年 , 我记忆犹新 , 在电视上看完交接仪式后 , 因为父母的工作调动 , 我就随他们来到深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