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在月球建“基地”?



我们为什么要在月球建“基地”?


文章图片



我们为什么要在月球建“基地”?


文章图片



我们为什么要在月球建“基地”?


文章图片


人类的开采是无休止的 , 而地球的资源却是有限的 , 当地球资源枯竭时 , 人类又该何去何从呢?

到目前为止 , 天文学家通过各种方法已经找到了10多个类似地球 , 且处在宜居区当中的行星 。 但这些行星上有无生命、有无液态水 , 我们并不知道 。 因为它们还是过于遥远 , 人类目前的望远镜很难直接看到这些星球上的种种细节 。
2018年年底 ,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获克拉克基金会“想象力服务社会”奖时说 , 虽然科幻小说不能预测未来 , 只能展示未来的多种可能性 , 但没有“星际旅行”的未来是阴暗的 。 他鼓励人们运用无穷的想象力 , 推动宇宙探索和星际移民 。
而月球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 长期以来一直被科学家、天文学家认为是一个潜在地点 。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 人们提出了许多关于在月球上建造一个可适应人类居住的“基地”的建议 。

▲月球基地的概念图 , 在月球的阴暗面可见人类的灯光
例如1638 年 , 英国牧师、博物学家和皇家学会成员约翰威尔金斯主教写了一篇关于新世界和另一个星球的论述 , 其中预测了人类在月球上的殖民地 。 而到了上世纪50年代 , 随着美苏冷战局势的日益紧张 , 为防止苏联偷袭 , 保留“毁灭”苏联的力量 , 美国陆军计划在月球建立军事前哨 。 美国空军也于1961年提出“Lunex计划” , 该计划设想在月球建立一个 21的地下空军基地 , 总成本为75亿美元 。

▲月球基地的概念图
【我们为什么要在月球建“基地”?】1962年 , John DeNike(美国宇航局高级项目的项目经理)和Stanley Zahn(马丁公司航天部月球基地研究技术总监)发表了一项名为“月球基地”的提案 。 他们计划在月球的静海建立一个地下基地 , 该基地将依靠核反应堆提供动力和基于藻类的空气过滤系统 。
而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 , 近年来 , 多个国家的航天机构起草了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的提案 。 2006年 , 日本宣布将于2030年建立月球基地 。 2007年 , 法国国际太空大学的Jim Burke提议在月球上建造“诺亚方舟” , 以确保人类文明能够在某种灾难性事件中幸存下来 。

▲对拟议中的ESA月球村的概念 , 它计划在2030年建立
2014年8月 , 美国宇航局的代表与行业领袖会面 , 讨论到2022年在月球极地建立基地的成本效益方法 。 2016 年 , 欧洲太空局新任局长约翰-迪特里希·沃纳 (Johann-Dietrich W?rner)提议在月球上建造一个国际村作为国际空间站的继任者 。
改造月球的潜在优势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和卫星相比 , 对月球进行殖民和地球改造有几个优势 。 最明显的是它靠近地球 。 与火星、金星、水星或外太阳系相比 , 将人员和材料运送到月球和从月球运出所需的成本和时间会显著降低 。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月球穹顶构想
与此同时 , 月球上的基地也将提供多种优势 。 例如 , 由于月球的成分与地球相似 , 它拥有充足的矿物质供应 , 可以开采以供回地球使用 。 从地表采集的月球风化层也可用于创建辐射屏蔽和圆顶定居点 。
月球地球化也充满了挑战 。 一方面 , 虽然已知长时间在微重力环境中度过会导致肌肉退化和骨密度下降 , 但目前尚不清楚低重力对永久居民和在这种环境中出生的儿童有何影响 。 有人建议陆生植物和动物可以通过基因改造生活在月球环境中 , 但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会成功 。
另一方面 , 月球自转一周大约相当于地球上的28天 。 也就是说 , 月球的夜晚长达354个小时!如此漫长的夜晚会导致气温急剧下降 , 月球赤道上的昼夜温差极大 , 白天高达116°C , 夜间低至-173°C , 巨大的昼夜温差意味着月球基地不仅要具备足够的保温性 , 还要能够抵抗热应力和热膨胀 。

▲地球化月球的概念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