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月活3亿, 知乎估值24亿美元, 为什么变现之路都这么难?( 五 )

随后 , 阿北将豆瓣不赚钱的产品线砍除殆尽 , 移动端豆瓣APP日渐成熟 , 网页版流量依旧保持稳定 , 新的商业化尝试开始上路……不过在这些变化之下 , 豆瓣仍然保持了多年以来“慢”而“精”的步调 , 社区文化的地位仍然很高 。

“豆瓣时间”保持了豆瓣社区文化基于“兴趣”的特性 , 电商板块“豆瓣豆品”所出售的搪瓷杯、笔记本、挂耳咖啡 , 从商品硬照到营销词都是满满的“性冷淡”风 , 卖东西也还是熟悉的豆瓣格调 。 甚至连信息流广告这一纯粹直接的变现手法 , 豆瓣也有选择侧重 , 不但仅出现在“推荐”信息流中 , 内容也多为教育机构的广告投放 。

到了2018年 , 关于怎么盈利这个问题豆瓣已经有了答案:6.0版本上线后 , 豆瓣app回归“初心” , 以书影音作为载体和入口 , 建立了“评分工具+兴趣社区+知识付费+精品电商”的业务架构 , 形成“泛娱乐市场(书影音相关)”、“知识付费市场”与“电商市场”的三大商业阵地 。

豆瓣市集自营商品豆瓣日历 , 售价不足百元 , 推出时曾被炒到数百元 , 如今销售额达到千万级;豆瓣时间上线一周年后 , 全部内容付费产品营收也达到千万级 。 尽管姚文坛曾公开表示 , 豆瓣的商业化进程中 , 暂时还是广告的效果“略好一些” , 不过广告收入和用户收入这两条路已经走通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