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邬贺铨:人工智能的魅力是“永远在路上”( 八 )

大家看这张图,有人看是顺时针转,有人看是逆时针转,哪怕是同一个人,一会儿看着是顺时针转,眨眨眼睛却变成了逆时针转,究竟是顺还是逆?其实只是左腿在前还是右腿在前的问题,是你的错觉。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错觉?因为它正好处于人工智能辨识(包括人辨识)的分界线,这时就可能发生误导。

比如这个图里的圆圈,大家都觉得它是滚动的、是圆的,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每个球都这样走吗?不一定,我们可以看看。实际上每个球走的都是直线,所以人工智能的模型是会被误导的。

这张图中最后一个打问号的地方应该放(几个数字),人很容易看出来应该放哪个,因为第一行232,第二行343,第三行应该是454,可是人工智能就很难看出来,因为人工智能要获得人类常识不是那么容易的。

人工智能的进化与对就业的冲击

当然,神经网络现在还在演进,关键是怎样选择正确框架以及训练,清华大学的张钹院士说我们要把感知和认知放到同一个空间里,不是简单用概率统计的理论,要用模糊级的理论来重新定义它,否则我们没办法跟机器人交流,机器人之间也没办法交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