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导师张首晟:那棵消失的树( 九 )

杨振宁先生对首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首晟名副其实的人生和科研导师。首晟因杨先生而选择了Stony Brook,杨先生的建议在首晟的第一次科研转变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这位伟大的数学物理学家身上,首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强大魅力。首晟正是基于他们的合作工作,将对称性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我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首晟在谈到他们这项合作工作时流露出对杨先生的那份由衷的佩服之情:杨先生和他讨论了Hubbard模型后就乘机回东部,一下飞机就把在航行途中完成的手稿传真给了首晟,首晟说他一辈子都没见过比这更完美的手稿。另外在我博士期间做一个一维问题的时候,首晟提到杨先生推导出Yang—Baxter方程的过程,就是从分析两个粒子和三个粒子体系出发,再推广得到这个重要的方程。其实许多重大原创工作的背后都是这种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的思维方式。我想首晟一直强调的大道至简、寻美求真的理念也源自于杨先生根深蒂固的影响。

对高温超导的切入口来自90 年代中期的中子散射实验结果:一个和超导态紧密相关的共振散射峰的出现。首晟非常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实验结果可以和考虑自旋三重态推广后的η-配对几乎完美地联系起来,并且这样的推广也很自然地把反铁磁和超导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而描写这个统一框架的数学就是SO(5) 对称群。就这样, 一个SO(5)高温超导理论诞生了。首晟的理论一出现就受到了极大关注,成为当年美国物理学会3 月年会讨论的最热的热点。这个理论对很多研究凝聚态物理的人来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一个像高温超导如此复杂的凝聚态体系,可以被数学里一个如此高对称性的群所描写,这简直就是高能物理中追求描写基本粒子统一自然规律理论的再现。首晟通过他的理论传达了自己最初的信念——物理学在任何能量尺度都能够存在统一的内在规律。虽然今天还没有公认的高温超导理论,但是SO(5)高温超导理论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高温超导领域本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