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5G 到智能革命,这篇文章值得一看( 五 )
----从 5G 到智能革命 , 这篇文章值得一看//---- http://
作者 |小枣君
本文经授权转自鲜枣课堂(ID: xzclasscom)
2019年 已经 结束了 。 到来的 , 是2020年 。 这也意味着 , 我们进入了21世纪的第3个十年 。 过去的十年 , 3G/4G、智能手机开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 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方式被彻底改变 , 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 移动互联网还带来了ict行业的空前繁荣 , 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行业巨头 。 如今 , 我们站在时代的路口 , 不免会想——未来的十年 , 我们的行业会发生什么?哪些技术会迎来爆发?又有哪些企业能够把握住机遇 , 成为新的行业领袖? 看似难以回答的问题 , 其实并非毫无头绪 。 在小枣君个人看来 , 准确预测哪些企业能够崛起 , 是不可能的 。 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 还有技术的兴衰更替趋势 , 宏观上来看 , 是越来越清晰的 。 我认为 , 未来的十年 , 有一件事情一定会发生 , 那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面爆发 。 而这次革命 , 将再次改写全球经济秩序和战略格局 。 这是一次重新洗牌 , 把握住机遇的国家 , 将在未来一百年占据全球领导地位 , 引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 。 政治课本上说过 ,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谁拥有先进的生产力 , 谁就能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 。 回首过去已经发生的三次工业革命 , 已经毫无疑问地证明了这一点 。 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发展 , 被三次工业革命深深影响 。 世界列强的地位 , 也由三次工业革命奠定 。 我们中国 , 因为历史的原因 , 很遗憾错过了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 。 但是 , 今时不同往日 。 现在的中国 , 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 , 国力空前强盛 。 面对摆在面前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 我们是万万不能再次错过的 。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民族复兴的绝佳机会 , 错过了 , 就是历史罪人 。 既然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 , 那么 , 究竟它的精髓是什么呢?是5G吗?是云计算、大数据吗?是人工智能吗?我们该如何把握机遇呢? 其实 , 我个人觉得 , 第四次工业革命 , 其实更应该叫作产业革命或行业革命 。 工业革命 , 更容易让人误解 , 以为这个革命只和工业有关 。 而工业对于这次革命来说 , 显然过于狭隘了 。 如今我们所处的社会 , 是一个空前多样化的社会 。 除了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和第二产业(工业制造和能源)之外 , 还有大量的第三产业(商业、交通、金融、教育、通信等) 。 事实上 , 目前工业的占比已经远远不如以前 。 我们要提升的生产力 , 是全部产业的生产力 。 第四次工业革命 , 是以石墨烯 , 生物基因 , 虚拟现实 , 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 。 站在我们ict人的角度 , 第四次工业革命 , 就是智能革命 。 很多人应该都玩过RPG(角色扮演)电脑游戏 。 游戏中的角色 , 通常会有力量、敏捷、智力等属性 。 属性越强 , 这个角色的战斗力就越强 。 实际上 , 我们可以把生产力看作是这样一个的游戏角色 。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 改进的是动力和能源 , 是加的“力量属性” 。 第三次工业革命 , 除了力量之外 , 开始加“敏捷属性” 。 第四次工业革命呢?除了力量和敏捷之外 , 我们要开始加“智力属性”了 。 就像一个人 , 最开始是锻炼肌肉 , 接着打通筋脉 , 最后武装大脑 。 想要实现智能革命 , 必须先实现数字革命(信息技术革命) 。 数字革命(信息技术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 。 香农先生的信息论 , 奠定了信息时代的理论根基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0和1被证明是目前人类能使用的最有效的信息载体 , 数字化是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最高效方式 。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的关键发明 , 例如计算机、半导体、通信网络 , 都是围绕数字进行工作的 。 数字产业 , 包括软件和硬件 , 都进入了空前的繁荣阶段 。 所有行业都在向数字化靠拢 。 因为只有数字化 , 才能最大化利用信息 , 从而获取价值 。 数字化该如何实现呢?数字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所谓的数字化 , 其实核心就是做好两件事——连接和计算 。 连接 , 就是传输数据 。 更通俗一点 , 就是通信和网络 。 计算 , 就是对数据进行存储和运算 。 也可以想象为CPU、内存和硬盘这样的硬件 , 加上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这样的软件 。 我们人类绝大部分数字化系统 , 都属于云、管、端结构 。 端负责采集数据和接受控制 , 类似于人的四肢 。 云负责存储和运算数据 , 类似于人的大脑 。 而管 , 就是通信和网络 , 负责让数据可以在云和端之间流动 , 类似于人的血管和神经 。 云的出现 , 有两方面的原因 。 一方面是因为人类一贯比较喜欢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管理结构 ,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从分散走向集中 。 另一方面的原因 , 是因为资源瓶颈 , 或者说 , 算力瓶颈 。 算力 , 顾名思义 , 就是计算的能力 。 计算机刚发明的时候 , 是速度很慢的大型机 。 后来 ,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明 , 芯片开始按照摩尔定律不断发展 , 算力也随之快速增长 。 增长到一定阶段 , 出现了个人PC 。 但是总的来看 , 速度仍然很慢 。 在算力不足的情况下 , 人们唯一能做的 , 就是“拼凑”算力资源 。 于是 , 发明出集中式运算 , 从机架到机房 , 从机房到DC(数据中心) , 越集中越多 , 越集中越大 。 DC(数据中心) 云计算 , 就是“拼凑资源”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云计算除了拼凑算力资源之外 , 更重要的一点 , 是它创新了资源的管理和分配方式 。 它不再以硬件为单位进行算力管理和分配 , 而是打乱为虚拟资源 , 以虚拟机的方式进行分配 。 这样一来 , 各个单位使用算力的成本大幅下降 , 效率大幅提升 。 就在整个社会都在想办法推动“上云”的时候 , 意想不到的变化发生了 。 因为摩尔定律的速度太快了 , 不知不觉中 , 现在芯片的算力达到了惊人的高度 。 我们的手机、电脑 , 甚至手表、眼镜 , 也拥有了速度超快且价格便宜的芯片 , 还有大容量的存储空间 。 也就是说 , “端”这一级别的算力 , 也变得很恐怖 。 以往我们必须送到“云”去完成计算的数据 , 现在在本地端就可以计算了 。 极大地缓解了“管道”的压力 , 也省了来回输送数据的时间 。 于是 , 分布式计算重新开始崛起 , 分担了一部分集中式计算的工作 。 最典型的代表 , 就是区块链 。 区块链就是分布式计算 , 去中心化 。 分布式计算和集中式计算 , 各有优势 , 也各自有适用的场景 。 两者的关系不是谁取代谁 , 而是长期共存 , 合理分工 。 除了云计算和端计算之外 , 还衍生出了雾计算、霾计算、边缘计算 。 其实 , 这些都是制造概念而已 。 本质上 , 雾计算、霾计算、边缘计算 , 就是算力在云和端之间的“管”上 , 进行灵活的部署 。 哪里需要 , 就去哪里 。 换言之 , 算力无处不在 。 很显然 , 算力之所以敢这么“上蹿下跳” , 前提就是“连接”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如果没有“连接”在默默工作 , “算力”哪也去不了 。 说到连接 , 终于轮到现在万众瞩目的5G登场了 。 然而我想说的是 , 5G真的没有那么了不起 。 。 。 长期以来 , 算力依靠摩尔定律 , 得到了极速的发展 。 同时 , 通信也搭了摩尔定律的顺风车 , 有了不小的进步 。 但摩尔定律能够帮助通信的 , 只有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加密解密阶段 , 最要命的信道这块 , 摩尔定律却爱莫能助 。 有线信道还算运气不错 , 找到了光纤 , 可以提供充足的带宽保障 。 但无线信道就比较悲催了 , 用了一百多年的电磁波 , 至今没能找到替代 。 基站天线 电磁波的物理特性决定了 , 它的能力就是那么大 。 想要所有指标全面提升 , 是不可能的 。 想要速率更快 , 就只能牺牲覆盖 。 5G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 本质上来说 , 它虽然在速率、连接数、时延等性能上有提升 , 但也付出了覆盖范围、功耗等方面的代价 。 正因为它并不完美 , 所以 , 很长时间内都不具备完全替代4G、Wi-Fi、光纤的条件 。 它的应用场景 , 也比较有限 。 更要命的是 , 5G意味着巨大的安装和使用成本 。 未来的情况我们暂时不知道 , 但现在看来 , 它的性价比并不高 。 不管怎么说 , 在目前的基础理论下 , 5G是我们在连接方面唯一能拿得出手的高科技了 。 5G不够 , 大家来凑 。 在5G、4G、Wi-Fi、蓝牙、NFC、有线光纤等多种连接技术的共同作用下 , 勉强还是可以撑起算力流动的 。 这些“血管和神经” , 共同组成了让人与人通信的人联网 , 还有让人与物、物与物通信的物联网 。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人是有情感和社交需求的 。 人联网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 重点满足这一部分的需求 。 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 物没有情感、没有意识 , 为什么要通信?前面我其实已经提到过 , 物联网还是服务于人 , 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采集和控制数据 。 分布在各地的大量“物体” , 借助嵌入式、传感器和摄像头技术 , 逐渐变成数字化的“端” 。 它们采集和生成大量的数据(自身或外界) , 同时也可以接受以数据形式承载的控制指令 。 例如工业里面的数字化设备、还有车联网里的汽车 。 借助连接(物联网) , 这些海量的数据被交给了算力 。 因为数据过于海量 , 于是就催生了大数据技术 。 大数据 , 实际上是海量复杂格式数据的存储和调用技术 。 因为数据体量太大 , 传统的数据存储无法满足存和取的速率和效率要求 。 小枣君认为 , 大数据技术本质上属于计算的一个功能组件 。 绕了一圈 , 我们回到了算力上 。 算力 , 是衡量计算能力的标准 。 强大的算力 , 离不开硬件和软件 。 硬件看芯片 , 软件看算法、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 在热力、机械时代 , 谁的马力(输出功率)大 , 谁就是老大 。 现在的数字时代 , 谁的算力大 , 谁就是老大 。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 之前我在写阿里和华为那篇文章的时候 , 就提到过 , 这两家公司现在拼命推自家的芯片 , 就是希望掌握算力的领先优势 。 换言之 , 他们在激烈争夺的 , 不是CPU的频率高低 , 而是未来几十年整个市场的主动权 , 甚至是生存权 。 最后 , 我们终于要讲到人工智能 。 前面我说过 , 数字革命是智能革命的前一阶段 。 当算力达到一定的级别 , 且数据量也满足条件 , 就催生了AI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落地 。 很多人还是固执地认为 , 计算机就算是到了人工智能的水平 , 也只是会完成“程序化、公式化”的计算 。 对于这一点 , 我并不认同 。 我个人认为 , 人工智能具有自我意识 , 只是时间问题 。 当算力达到一定程度 , 当学习量达到一定规模 , 人工智能会跳出设计者提供固定的公式和计算逻辑 , 完成具有自我意识的运算 。 回到未来中短期的智能时代 。 强大的物联网 , 为海量数据的采集提供了条件 , 配合大数据技术 , 这些数据将被算力控制和处理 。 这将实现整个系统效能的跃升 。 当算力足够强大的时候 , 人工智能被引入 , 会以更合理更高效的方式接管整个系统的运作控制 , 进而实现生产力的再次跃升 。 这个 , 就是智能革命 。 在数字和智能革命中 , 连接和计算是核心主线 。 5G、云计算、边缘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 , 都是组成部分 。 它们相互紧密联系 , 共同形成一个系统 。 (以下我统称为“5IABCDE”吧 。 ) “我爱ABCDE” 对于包括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 , 想要把握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动权 , 实现生产力飞跃 , 进而领(cheng)导(ba)世界 , 都离不开上述要素的全面投入 。 客观来讲 , 5G在这些要素里面 , 并没有起关键作用 。 恰好相反的是 , 因为兼具优点和缺点 , 5G反而是整个系统中最令人“纠结”的一个要素 。 连接本来就不如计算 , 5G在连接里面都“难以服众” 。 作为小枣君个人来说 , 如果要我投资上述要素领域 , 我最不愿意投的 , 就是5G 。 这种重资产运营的基础设施投入 , 只有政府去做 。 运营商作为国企 , 作为网络建设和运营的主体 , 没办法 , 必须扛下这个责任 。 站在各个垂直行业企业和企业管理者的角度 , 又该如何看到5IABCDE这些要素以及数字智能革命呢? 对于企业来说 , 终极目标只有两条:活下去、赚到钱 。 如果大家赚到的钱一样多 , 那谁的成本低 , 谁就有资格活下去 。 归根到底 , 就是拼生产力和效率 。 在这种情况下 , 智能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方向 , 显然是所有企业无法回避的 。 说到产业与5IABCDE的结合 , 我特别要插一句:现在经常说的“5G+”、“互联网+”、“AI+” , 我个人觉得是不准确的 。 不管是5G、互联网还是AI , 都是“赋能型技术” , 是加装包 。 产业永远是主体 , 应该是科技主动往产业上靠 , 而不是要求产业往科技靠 。 想要真正实现产业和5IABCDE的完美融合 , ict产业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 深入地了解垂直行业的商业模式 , 还有业务流程 , 以及管理结构 。 百行千业 , 都需要深度定制的方案 , 没有办法做到“一个药方 , 包治百病” 。 这也是目前包括5G在内各项赋能科技难以落地的一个主要原因 。 深度定制方案的落地 , 也就意味着整个筋骨的改造 。 只靠购买一种新型硬件设备 , 安装一套新型软件系统 , 或者使用一种新型能源 , 是无法实现数字革命的 , 更别说智能革命 。 更需要注意的是 , 产业与5IABCDE结合 , 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这些“硬条件”对于企业来说反而简单 。 其它的“软条件” , 例如商业模式、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企业文化 , 还有人员技能 , 改造的难度比“硬条件”更大 。 只有当阳光、土壤、空气、水份等各方面条件具备了 , 你种下去的种子才有可能成活 。 说实在话 , 目前我们国内的大部分企业 , 还处于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生产力阶段 , 并不具备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 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企业 , 也有很多落后的企业 。 我们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 , 还是需要有理性认识的 。 大家要明白 , 工业革命是一个应该放大到百年维度的事件 。 我们目前以年、半年、甚至月为颗粒度来观察它、推动它 , 是不合适的 , 太急躁了 。 我个人觉得 , 5G的成长就需要3-10年 。 计算技术更快一点 , 大约3-5年 。 人工智能 , 跑得快的行业大约需要3-8年 , 跑得慢的话 , 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吧 。 这真的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 正如我文章开头所说 , 未来十年 , 作为马拉松的前十公里 , 非常关键 , 跑着跑着 , 也许差距就拉开了 。 现在有一句话很流行 , 我相信不少人听过:“任何一个行业 , 都值得重做一遍 。 ” 我个人是非常认同的 。 看似各个垂直行业好像都已经格局稳定 , 但是生产力革命就是一次重新洗牌 , 人人都有机会 。 现在很多行业在产品、营销、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 值得被改造 。 越大的企业 , 改造的难度和阻力越大 。 反而是那些小企业 , 船小好调头 , 更容易改造 , 更容易应对外部变化 。 好了 , 以上就是今天文章的全部内容 。 简单总结一下: 1、第四次工业革命 , 是智能革命; 2、数字革命是智能革命的前一阶段; 3、数字革命的核心是计算和连接; 4、5G的价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5、连接的重要性和价值弱于计算; 6、计算的架构和位置 , 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7、人工智能是ICT进化的终极目标; 8、上述进化是一个长期过程; 9、这个过程中 , 不能忽视软条件的发展 。 嗯 , 以上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 水平有限 , 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 , 欢迎大家拍砖讨论 。 谢谢!推荐阅读
- 沃利|“元宇宙”之争罗永浩刘慈欣两极分化 游戏将迎来革命带头冲锋?
- canyon|梦幻西游:论梦幻精灵的智能程度,被和谐了也能找到正确内容
- 孤岛惊魂6|《孤岛惊魂6》发布全新开场实机画面,揭示革命之旅的起点
- 打野|王者荣耀:S25赛季打野需要注意什么?读懂这篇攻略,轻松上分
- 塔防|玩法革命再次到来《魔兽争霸3》进化就能变强扛起TD塔防大旗
- ai|R星已成功研发“高智能AI”系统,未来“开放世界”将更加智能!
- 革命|国内何时诞生军事游戏大作?不只是用来玩,更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 硬汉枪神|看了电竞片《硬汉枪神》,我难掩热泪,忘情呐喊,写下这篇文章
- 阴阳师|阴阳师:地域鬼王你真的懂吗,看完这篇攻略,征服世界不再难!
- csgo|CSGO最强反作弊出现了?完美平台使用人工智能封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