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官宣“干掉自己”,企业办公老大阿里钉钉究竟要干嘛?( 六 )

孔子说 , 五十而知天命 。 2020年 , 则是钉钉的5周年 。 一个企业 , 难以像人的生存一样安逸 。 可能它在自己五岁的时候 , 就要尽可能明确自身的商业使命和市场价值 。 由此 , 小wifi琢磨了下 , 每幅海报的小心思里 , 大概都包含着钉钉对于市场现状与自身发展的“大考量” 。

1

洗心革面 , 重新出发

《论语》曰:“名不正 , 则言不顺 。 ”

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 , 就指出了建立信任连接的有效通道 , 应当是语境的统一 , 即“名正” 。 只是 , 面对庞大复杂的事物演变脉络 , 很少人能够在趋势出现之前 , 把握到这一点 。 事实上 , 商业服务的重要一环 , 就是服务主体 , 主动与用户心智与市场语境 , 建立无形的信任模型 。 所以 , 在品牌历史上 , 出于各种商业考虑的改名现象 , 就层出不穷 。

比如前段人们喜闻乐道的“麦当劳”改名“金拱门”事件 , 无疑是品牌商对餐饮IP大众认知本土化建设的底层逻辑在驱动 。 而更为脍炙人口的成功案例 , 则莫过于可口可乐的品牌翻译 。 可能很少人知道 , 可口可乐进入国内市场之始 , 用了“蝌蚪啃蜡”这一晦涩难解的名字 , 当时自然销量惨淡 。 而在花重金悬赏求得“可口可乐”的名字后 , 则带来了每年数十亿人民币的销量增长 。 那么 , 这次钉钉在海报上 , 或明或暗的表示 , 可能要更改名称和LOGO的本意 , 真的只是像文案中说的那样 , 出于图标相似和名称暧昧的缘故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