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与非人灵长类动物交流,科学家都做过什么实验?( 五 )

加德纳夫妇的研究非常具有开创性 , 在华秀成功学会手语后 , 黑猩猩手语教学工作在美国学术圈盛行 , 大猩猩、红毛猩猩也都跻身教学对象 , 甚至有学者提出 , 猿类能够精确地使用语法和句法 , 夸大其词引来的只能是质疑 , 当研究者无法自圆其说的时候 , 教非人灵长类动物手语的风潮渐渐淡了下去 。

与语言学家同名的黑猩猩:乔姆斯基

除了灵长类动物学家以外 , 心理学家也非常关注猿类能否说话的问题 。 1973年 , 美国心理学家赫伯特·特雷斯(Herbert Torres)“相中”了一只两周大的黑猩猩 , 并给他取名尼姆·乔姆斯基(Nim Chimpsky) , 与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同名 , 乔姆斯基认为“人天生具有理解和创造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能力” , 为黑猩猩取语言学家的名字 , 可见特雷斯研究的目的 。

乔姆斯基被带到了人类家庭中抚养 , 像华秀一样 , 它学会了100多种手语手势 , 能够以此与饲养者交流 , 比如它会用手语表示“尼姆”“香蕉”“吃” , 或者“尼姆”“抱” , 人们一度认为它掌握了句法 , 并可以熟练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