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35幢老楼的前世今生,可“扫码听读”了( 三 )

一张手绘图尤其详细地刻画了“思晏堂”原本的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学院哥特式建筑风格。南向的门廊用组合柱式,东面入口有拱形门洞。建筑立面上的双联尖券、山墙玫瑰窗、突出屋面的尖塔以及外墙的扶壁均带有明显的哥特特征。而南立面组合柱式门廊和露台则表现出上海近代西式建筑所常有的折衷倾向。

上海理工大学35幢老楼的前世今生,可“扫码听读”了

图4/8

思晏堂手绘图

尤其有趣的是,郑章成、陈中凡、吴经熊、徐志摩等人原来都在这里留下过刻苦读书的身影。著名法学家吴经熊曾在思晏堂做氧气实验时,好奇心大发, 想看看氧在瓶里会怎样燃烧,于是尝试用火柴点燃氧气, 瓶子马上爆成了碎片, 万幸未受伤。

上海理工大学35幢老楼的前世今生,可“扫码听读”了

图5/8

在思晏堂上格致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