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35幢老楼的前世今生,可“扫码听读”了( 五 )

然而考证过程也让他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史料与故事,这让眼前“习以为常”的校园一下生动了起来。

比如校园里的“公共服务中心”原是1928年开馆的图书馆,胡适就是在当年的开馆仪式上公开了自己的幸运数字“17”。他说,余生于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今贵校图书馆开幕适在民国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可谓凑巧之至,诸位今天很快活,哪知我比诸位更快活。在场之人听闻后皆忍俊不禁。

上海理工大学35幢老楼的前世今生,可“扫码听读”了

图6/8

上理工的老建筑纷纷贴上了二维码。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罗昕

“内容考证的部分我们会一直继续下去,随时补充。”刘淑娟称,为了让扫码的师生们更直观地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他们特请建筑学老师手绘35幢历史建筑原貌,再录制解说音频,还请版艺学院老师陆赉设计了13个铭牌方案。

陆赉说:“我们在学校公号上发起投票,最后师生们第一票选出来的这个铭牌,提取上理工校徽中的盾牌元素,体现历史建筑的怀旧情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