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控措施( 二 )

----总结了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 , 并提出防控措施//---- http://

总结了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控措施


总结了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 , 并提出防控措施

宫庆涛等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 , 属鳞翅目果蛀蛾科害虫 , 又称桃蛀果蛾、桃小食蛾、桃食卷叶蛾 , 简称“桃小” , 是中国北方果树生产中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食心虫类害虫 。

1 危害特点

桃小食心虫主要危害苹果、桃、梨、山楂、枣、李等果树 。 幼虫一般由果实胴部、底部蛀入 , 果实表面留有针状大小蛀果孔 , 呈现黑褐色凹点 , 四周浓绿色 , 常伴有泪珠状果胶外溢 , 干涸后呈白色蜡质膜 。 因蛀孔较微小 , 不易发现 。 蛀果后 4 ~5 天 , 果实出现直径约2.5cm 圆形浅红色晕 , 且随着果实的生长变为桃红色 , 背阴果面红晕更为明显 。 幼虫钻蛀取食果皮表层至果心 , 虫道弯曲 , 内有红褐色虫粪 。 幼果期危害 , 果实一般变黄脱落 , 偶见树上悬挂 。 幼虫老熟后 , 脱果前3 ~4 天形成脱果孔(图1) , 将部分粪便排出果实 。 部分粪便常粘附脱果孔周围 , 易于发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