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推荐, 真的会让我们陷入“信息茧房”无法自拔吗?( 三 )

对于这个问题 , 我们不妨先跳出内容分发领域 , 把眼光放开一点 , 看看我们的社交关系 , 看看我们的认知选择 , 看看我们的价值归属 , 然后我们就会发现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其实茧房存在于各个地方 , 而且还是由我们亲手编织的 。

内容分发 , 往往被看成是用户对内容的被动接受 , 但其实平台给了用户很大的主动选择权 , 这些选择权就体现在用户对内容的搜索、浏览、停留、关注、收藏、评论和转发等行为上 , 机器通过这些行为读懂了你的选择 , 所以才产生了内容的个性化推荐 。

而且智能推荐算法历经几年的发展 , 早已从单一的兴趣推荐发展到拓展用户的兴趣认知的层面上了 , 也就是说在纵向深化我们兴趣点的同时 , 也在通过内容和用户的交叉算法来横向引导拓宽我们的兴趣面 。

这点可以从资讯类APP文章下方的评论区窥知一二 , 一篇观点鲜明的文章 , 评论区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声音 , 如果按照信息茧房的路数 , 这些不同的声音根本不会出现 , 因为发出不同声音的人理论上看不到这篇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