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实现“中国突破”, 牵头制定ISO生物识别认证国际标准( 五 )

更重要的是 , 该标准的制定将提升中国生物特征识别身份认证产业的影响力 。 通过参与这项国际标准的制定 , 中国的行业企业可以充分考虑并提前布局 , 鼓励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采用甚至推广国内的技术、算法、解决方案等 , 从而提升相关产业“走出去”的能力 。

“平衡的艺术”:基于技术?还是立足安全?

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广泛的适配 , 任何一条ISO标准的制定都要经历严苛的流程——从初步立项时 , 就必须通过各国代表投票同意;之后才能分配ISO标准编号并继续标准的后续研制进程 。

《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身份认证安全要求》在立项之初 , 并非一帆风顺;事实上 , 甚至遭受到了不小的阻力 。 主要的反对意见来自“SC37”——ISO中专注于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建设的分技术委会 。

由于提案直接关涉生物识别 , SC37的专家认为 , 它理所应当在SC37下立项 , 而不是立项于SC27之下 。 后者是ISO中关注信息安全的分技术委员会 。

没有人能改变游戏规则 。 ISO下的每个分委会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 , 如果SC37的专家反对 , 他们就有能力通过各自国内的协同 , 直接影响本国进入SC27分委会的成员的投票 。 那么 , 来自中国的提案 , 将无法推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