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点》刚刚上映,却发现C位都差不多死了,怎样为创业者打Call( 五 )

但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来看,彼时的ofo已经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上坡”还是“下坡”、是生是死或许就在一念之间。一年多以后,结果已经昭然若揭。市场一窝蜂冲上来准备盘点ofo大败局,找寻压垮骆驼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是ofo错失太多良机吗?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离场”的故事让很多人又想起了戴威和ofo。直到去年下半年ofo陷入水深火热之时,仍有知情人士告诉光妹,戴威觉得投资方给出的价格太低,不愿意出售ofo,而此后该公司的身价也从45亿美元滑铁卢般调整至10亿美元。

怎么说呢,大势已去。

《燃点》刚刚上映,却发现C位都差不多死了,怎样为创业者打Call

是ofo到后期“四面楚歌”吗?众所周知,2016年当滴滴通过C轮融资首次进入ofo后,双方围绕控制权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夺,最终以滴滴入股摩拜告终。相似的情况此前就已经上演过,只是主角换成了腾讯。据称,当年腾讯有意参与ofo的B轮投资,但戴威过于自信地认为ofo的校园模式基本跑通,希望腾讯等到C轮再进入。结果在ofo拿到经纬领投的B轮融资一个月后,腾讯转而参投了摩拜。还有一位参与了ofo早期投资的资深投资人,如今谈起该公司也是叹气摇头、讳莫如深。这个时候的戴威和ofo,算不算“孤家寡人”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