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互金企业该如何给监管一颗定心丸?( 六 )

其次,互联网金融监管目前的执法状态还未摆脱运动式的痕迹。

以P2P为例,一开始是野蛮生长,我不监管,让你不断生长、创新,然后风险频发了,风险频发后,监管层坐不住了,就去重点治理,实际上这样的监管逻辑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

“这种现象反映了我们当前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实际上跑不过金融行业带来新风险的脚步,也就是我们在体制上缺少了一个顶层设计,导致目前的监管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模式。”

“所以我们一直在司法界呼吁着,之后的互联网金融问题都要依据这个案例来进行处理,随着案例不断的更新,监管实施随之到位,而不是像现在的成文法,一个问题出现,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律、法规出台要至少经历2年以上的时间,而互联网金融是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当新的法律法规出台了,互联网金融已经跑了N条街了,很可能一个新生业态又出现了,这时候你这个法律规定有意义吗?没有任何意义。”

企业如何顺应监管

最后再仔细观察前述三个互联网金融新业态里的企业们,不难发现,基本互联网企业都是民营的,而对民营企业来讲生存是王道,只有清楚了监管层的担心,了解了监管者的目标,看清了目前监管的短板,才能更好地顺应监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