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的卫星通信产业自救( 二 )

不过,与地面移动通信的进步速度相比,卫星通信的步伐显然迟缓很多:在几个直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星座计划中,一网星座定位于解决宽带接入的有无问题,提供给用户的带宽指标是50Mbit/s;马斯克的“星链”定位比较高,不过在用户带宽上,这家公司一直没有给出最终参数,只是强调“光纤品质”;波音星座同样没有给出具体的带宽数据。而国内高通量卫星在一阵新闻稿的热闹之后,各家没有了什么动作,少数老百姓仅仅对这个词有所印象。

看上去,卫星已经非常努力了。但卫星通信从物理上就和地面移动通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直接把5G的指标和上述星座进行对比,或许是有点强人所难了。然而消费者不会关心哪种服务的原理是什么,他们只会关心在个人终端上所能享用到的性能和性价比。在5G的部署周期内,如果卫星通信不能设法取得大幅度突破,那么会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被边缘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格里格·维勒所发起的其实是一场产业自救,而不仅仅是“消除信息鸿沟”这么老调的事情。

中国卫星通信的行业自救:应该来得更猛烈一些

最近,围绕华为CFO孟晚舟女士的事件,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围绕5G的产业竞争乃至国力竞争已经到了何其激烈的程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