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书法水平,不配给黄帝陵题字?启功:到街上看看中国银行( 三 )

不仅如此 , 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银行”也出自郭沫若的手笔 , 这四字苍劲有力、飘逸隽秀 , 一直沿用至今 。 1980年中国银行在发行的外汇券上首次使用了郭沫若题写的“中国银行”四字 , 一经面世即大受欢迎 , 社会各界均认为郭沫若所题的“中国银行”四字极富变化 , 粗笔不臃肿 , 飞白恰到好处 , 字字精致 , 有大气磅礴、力重千钧之势 , 实为郭沫若先生题字中的精品 。

自1980年代后期 , 贬斥郭沫若的大有人在 , 因人及言 , 连带着学问、书法上的成就一并追毁 , 甚至有人说他不配给黄帝陵题字 。 对于这一点 , 同时代的书法大家启功先生 , 一直力挺郭沫若的书法 , 对于不服气的人 , 他说你可以直接到街上看到处张挂的“中国银行”四字 , 就能明白 , 他还补充:唯有郭先生才能有此大手笔 , 我等不及太多 。 这是诚信的推许 , 不是客套 。

郭沫若的书法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他本人常被人们看作“文化人”类型的书家 ,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 , 处处透露着一种“文”的气息 。 郭沫若以“回锋转向 , 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的八字要诀 。 书体既重师承 , 又多创新 , 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 , 被世人誉为“郭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