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问题频现!消费新场景带来维权新难题


\n

2019年8月至9月 , 某AI换脸软件受到热捧 。 用户使用该款软件 , 只需上传自拍照片 , 即可生成“换脸视频” , 将自己变成影视片段的主角 。 但该软件在走红的同时 , 质疑其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的讨论也受到舆论高度关注 。

\n

记者注意到 , 去年10月 , 一则“小学生发现刷脸取件漏洞”的消息曾引发网民热议 。 有媒体报道 , 多位小学生通过打印取件人照片的方式 , 用照片“刷脸”就轻而易举地打开快递柜取件 。

\n

专家指出 , 当前 , 生物识别信息是重要的个人信息逐渐成为舆论共识 。 技术的发展促使“人脸”等数据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被使用 , 指纹、虹膜、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越来越受到公众重视 。 但所有的生物识别技术本质上与数字密码一样 , 具有可复制的特性 , 因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也容易泄露 。 所以 , 对隐藏着危害公众隐私风险的新业态 , 监管手段与方法也需与时俱进 。

\n

“直播带货”中的消费问题频现

\n

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 “直播带货”尤其是“网红带货”成了电商新风口 。 但是 , 快速发展之下 , “直播带货”中的产品质量、售后问题 , 主播虚假宣传问题 , 平台数据造假问题等 , 不仅影响了公众的消费体验 , 也损害了商户的利益 , 诸多“直播带货”造成的“两头坑”事件频频引发舆论争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