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等了三年的付费阅读终于来了,能激发微信内容创作者的“第二春”吗?( 四 )

但是现在其他渠道的内容付费形态 , 包括流量品牌也其实已经挺丰富了 。 像知乎、得到、喜马拉雅等 , 但是据我了解 , 这些平台收入占比都很小 。 至少现阶段微信付费文章会有很多人尝试 , 但是或许等冷静期、热潮期过了之后 , 还会有多少人愿意付费花钱买文章呢?

微信公众号一直不是微信的重点 , 设计的方向也不针对我们这种带有一些机构色彩的自媒体人 。 如果此次付费功能 , 是指微信将会在商业上有更多动作 , 那种付费比例会怎么谈?跟读者怎么签?公众号之间怎么区分?是要更多量还是要更高的佣金收益 。 包括出现的内容订阅 , 原先的广点通以及公众号插入的广告 , 他们之间是怎么一个权益 , 怎么一个平衡?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地方 。

此次上线新功能 , 我觉得对微信内容生态会有一些影响 , 但是到底能有多大程度 , 我还是持怀疑和观察的态度 。 因为媒体内容产品 , 天然跟付费形态是有冲突的 。 从读者的角度来讲 , 是提供了一些更多的选择 。 对于作者来讲 , 单篇文章的收益锁定性安全感不是特别强 。

我认为情绪类、工具类文章是更加适合微信公众号的付费功能 , 两个形态的变现前提都需要读者对公号的调性、定位、质量有很强的认知 。 当读者的情绪被挑逗得很激昂的时候 , 他可能这个时候情绪性消费可能会非常多 , 可能看到标题或者摘要就愿意付费了——比如当年咪蒙那种文章 。 这时一篇文章的收益可能会大于单篇文章的广告收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