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的创新相对论:答案在理性与感性之间|IF19(11)

所以,我们经常在讨论认知的时候对不上,只是因为我们的出发点不一样,如果我们站在地球上看这个世界,你用地心学说的运动理论更容易解释,只是更难以解释天体。我们把宇宙飞船发射到太阳系时,我们更愿意用日心学说做规律计算。

这会使得我们今天研究规律时想强调一件事:一定要知道,没有一个绝对对错的规律,只是我们从哪个视角去看它。

另外还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去看这些规律时会简化,我们每说一句话,就会对这样的一个客观世界做一层抽象,这个抽象就会有偏离。

就像我们经常想研究地球一样,我们做一个地图,我们知道地面是三维的,我们只要想用二维研究它时,就可能简化了部分特征。所以,如果以亚洲、欧洲为中心,到北极、南极、格陵兰岛的时就会变得特别大,就会失真。

我们看客观规律时,一旦简化了它,就背离了它原本的内容,在时代变迁时,原有的知识认知,在那个新的事情上就会产生巨大偏差。

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我们研究波粒二象性上,我们今天从一个角度看是一个光波,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一个粒子,本身它是全息的内容,是更复杂的。就像我刚才画了一张图在这后面,这个物体,一个投影上看到是一个球,另一个投影上看到的就是一个方块。我们今天讨论各种认知时都会有这样的局限性,从这种局限性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当我们以不同观点看时,经常会对不到一块。大家会讨论渠道重要,还是内容重要,其实不同领域里它都重要,只是在不同行业、不同细节里最后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来,但是本质上是都存在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