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问问李志飞:科技创新的本质是什么? | IF19( 二 )

而科技创新的进步却是渐进式的,2015 年出门问问开始研发智能手表 TicWatch,目前最新的产品,已经可以做到最高 50 米防水、双层屏、单次充电续航 5-7 天、4G 通信和精准定位。但这些功能都是逐渐实现的,每一代进行部分的改进,只要放到长期,才能清楚体现科技创新的价值。即便如此,科技创新的成功率依旧很低,在谷歌的工作经历让李志飞很清楚的了解,以谷歌的科技实力,同样有大量失败的项目。但最后,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科技跟随者可能会以少得多的成本逆向工程做出类似的产品出来。在谷歌翻译团队办公室旁边,就是谷歌早期无人驾驶团队,从 2008 年到 2015 年,他们先后投入 11 亿美元才做出了可以进行道路测试的无人驾驶系统,而在几年后,跟随者只需半年就可以做到类似的成果。

「科技创新者因为相信而去看,科技跟随者因为看到而相信。」但科技创新成功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谷歌、苹果、高通等巨头,同样是重视科技创新的公司。具体到李志飞所从事的 AI 行业,AI 科技创新主要包括 AI 核心算法的创新、AI 工程的创新和 AI 产品的创新。对创业公司来说,科技创新绝大多数是由产品的需求催生的,将创新与产品相结合。比如出门问问与大众汽车有一个合资公司,专门研发车内的语音交互系统,也做出了一款车载离线语音系统,按照大众汽车的要求,CPU 占用率不能超过 20%,内存不能超过 500MB,但却要能识别规模 600 万的地址以及餐厅、咖啡厅等实体名字,准确率要超过 90% 以上。这个几乎矛盾的任务让出门问问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数十名算法工程师和普通工程师才优化完成。李志飞认为,中国的数据量、用户量以及工程师资源都很丰富,未来几年 AI 算法还需要继续推进。在这个过程中,AI 科技创新要避开骑墙主义、拿来主义、功利主义、弯道超车等拦路虎,只有明确方向后第一时间就开始研究和尝试,才能最大获得科技创新的收益,以及获得竞争者和合作伙伴的认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