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吹自擂”的自主研发其实是二次开发,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 三 )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疑惑 , 第一、图标竟然跟PyInstaller打包后的图标极为相似 , 这是懒得连图标都不愿意换了吗?第二、通过反向编译后可以发现 , 整个结构就是Python环境 , 而且都没有加密 。 木兰似乎就是建立在 Python 之上 , 就像在顶层做了一个接口 , 而底层编译、优化等其他工作仍然由 Python 来做 。

虽然“木兰”还没有开放源码 , 有哪些部分自主研发了还不清楚 , 但是这种赤裸裸的“借鉴”还是引起了网友的愤怒 , 说好的完全自主研发呢?这和红芯浏览器不是一样了吗?在2018年根据红芯官网介绍 , 红芯浏览器打破美国垄断 , 拥有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 。 随后完成了高额融资 , 但是红芯浏览器打开安装目录后出现大量和谷歌chrome浏览器一致的同名文件 , 其安装程序的文件属性中也显示了原始文件名chrome.exe 。 那这项研发中又有多少利益关系呢?

昨日 , “木兰”项目负责人刘雷对此事做出情况说明 , 解释为在接受采访时 , 犯了两个错误:1、木兰编程语言主要是用于中小学教育 , 在介绍中将它扩大到智能物联领域 。 2、木兰语言在8位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本团队开发的 , 在32位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基于Python开源编译器进行的二次开发 , 但在接受采访中将木兰编程语言和编译器夸大为完全自主开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