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客工场执行合伙人张鹏:相比40年前 现在的“创业寒冬”已算非常舒适( 四 )

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是在2009年底,离开了一家非常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做了一款移动互联网产品。当时,正处在功能机到智能机变化的时代,所以非常强烈地感觉到一个痛点,就是大家在换手机时候,没有办法备份通讯录。有些老人家都是手抄通讯录,这样一来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做了一个跨平台通讯录上传和下载的应用,叫火种通讯录。

可惜当时没有铅笔道这样的企业对我们传播,当时在行业里只是小有名气。我们覆盖了一系列的平台,大家可以从功能机到智能机非常便利下载通讯录应用上传,然后再下载,保证你使用通讯录。

如果下载通讯录的双方都安装了,系统默认好友,双方就可以通过流量发信息,发语音等等。我们连微博客都做了,在2009年年初,就跟现在咱们用的某款软件非常相似。

当时,一位非常知名游戏领域企业家,在早期投了我们公司300万。因为他的背书,的确没有什么公司可以选择。当时整个社会没有好的创业生态,没有孵化器,没有加速营,一切问题只能自己摸索,甚至根本不知道融来那么多钱要干什么?

8个月后,这个行业的大神出现了,我们的这个产品很快消失在历史大潮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