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厂商争先使用补贴激励模式 背后原因何在?( 六 )

由此一来,虽然补贴激励模式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用户增长模式,但其本身就不是一个万能的通用模式,并不具备拯救一切的能力。所以,在趣头条、滴滴这样的的模式已经成功的情况下,关键还是得看如何基于实际的市场需求用好激励补贴模式,而不能过于神话和妖魔化激励补贴模式。

各大厂商争先使用补贴激励模式 背后原因何在?

图3/3

不要过于神化激励补贴模式 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趣头条

面对这样客观冷静的思考,或许有些读者会绝对我的看法或许太悲观了。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趣头条日活超过3200万,在2017年年底,他们的日活仅仅1000万。

同时,趣头条第三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高达9.77亿元人民币,同比2017年第三季度的1.57亿元增长了520.3%,是营收增速在互联网内容平台中最快的。

不过,与滴滴相比,趣头条在激励补贴模式中的受益可能还更大。但是,如果要更为准确地定义趣头条的用户增长模式,那么趣头条其实本质上不是纯粹的补贴激励模式,而是一种积分+补贴激励模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