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编程语言实为套壳产品,伪自主闹剧说明了什么

“木兰”编程语言实为套壳产品,伪自主闹剧说明了什么


短短几天时间 , 国产编程语言“木兰”的口碑坐了一次“过山车” 。

\n

\n

本月中旬 , “木兰”以石破天惊之姿进入公众视野 , 相关宣传称其“由我国科研人员自主设计、开发和实现 , 与之配套的编译器与集成开发工具 , 也由科研团队自主实现” 。

\n

哪承想 , 大家的高兴劲儿还没过 , 就有博主发现在解析软件包的过程中 , “木兰”与近几年火热的编程语言Python有很多相似之处 。 巨大争议下 , 相关负责人承认完全自主开发的说法存在夸大 。 目前 ,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已对当事人刘雷做出停职检查的决定 。

\n

编程语言被认为是构建信息技术生态的基石 , 是与操作系统并重的两大系统软件之一 。 这样的基础地位 , 既决定了编程语言不容小觑的战略价值 , 也让实现编程语言自主国产化分外急迫 。 就目前而言 , 广为人知的C++、C语言、java , 以及近年来火热的Python , 都是舶来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