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操作系统的黄昏,分布式是一剂良药吗?( 十 )

华为在基础软件领域的研发启动已久 , 并且是持续重投入 , 但即使如此 , 也都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潜行”周期 。

以方舟编译器为例 , 这项技术的缘起可以追溯到十年前 , 2009年 , 华为海思创建了编译组 , 4年后 , 华为发布了面向基站的编译器HCC , 可看作是方舟编译器的前身 , 2014年 , 方舟编译器主架构完成 , 再是2016年成立编译器与编程语言实验室 , 最终 2019年华为正式发布方舟编译器 。

万物互联时代 , 全新的生态将会加速全新操作技术变革 , 对于华为这类基础软件持续投入的企业也将迎来缩小与美国基础软件差距的最好破局机遇 。 这也是余承东透露华为一方面重点投入研发鸿蒙与分布式技术 , 一方面却宣布对外开源的重要原因 。

唯有聚合产业最多的合作伙伴与开发者 , 才有可能为用户打造丰富的新应用生态与服务体验 , 才能背靠巨大的用户规模与需求实现分布式技术的成功商业化与持续创新领跑力 。

就如王成录博士所说 , 一方面 , 华为希望借此输出成熟的底层能力 , 让产业链直接受益 , 另外一方面 , 好的开源运营 , 也能推动开发者互惠互利 , 集思广益 , 共同提升软件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