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之父”说互联网已背离初衷,未来还会继续“错”下去吗?( 四 )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于2004年提出的,用来描述如亚马逊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既然提到了亚马逊,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一个发生在亚马逊中的真实事件更加明确什么是“长尾效应”。
先说一个现在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进入电商平台,会看到很多热销商品,但同时也有许多与热销商品同类的冷门商品挂在上面,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在1958年,英国登山者乔·辛普森写了一本名叫《Touching the Void》(触摸巅峰)的书,主要讲述了他与同伴在登山过程中的惊险故事。当时这本书评价很好,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
然而在十年之后,畅销书作家乔恩·克拉考尔也写了一本关于登山的书《Into Thin Air》(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在出版界引起轰动,而与此同时,被遗忘多时的《Touching the Void》突然也变成了畅销书,不仅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盘踞了3个多月的时间,还被改编成了纪录片。最后《Touching the Void》的销量甚至超出《Into Thin Air》一倍多。
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亚马逊当时的在线销售软件记录了读者的购买行为模式,并在网页中建议购买《Into Thin Air》的读者也可以看看《Touching the Void》。这种行为本质上和如今的人工智能推荐是一样的,卖的多就推荐的多,更多的推荐带来更高的销量。
推荐阅读
- 互联网时代|放在嘴边的小组第一,LNG选择不要!D组四队加赛条件达成,究极折磨
- |广华日志漫笔:怎么样在互联网上面创业
- 滴滴出行|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没有创造力,只会捞钱
- 小牛互娱|迎接人才新力量,小牛互娱培育互联网强悍生化军团
- 小牛互娱|小牛互娱共创会:从破冰到奋战,剖析互联网新秀的用人锦囊
- 小牛互娱|创新技术领航,小牛互娱多维度建立互联网人才 “逐梦场”
- 海信|互联网平台强迫商家“二选一”,将被认定为“垄断”
- 阿里巴巴|互联网江湖的八次“烧钱”大战
- 互联网医疗|“把它撕下来,是不是就不能上网了?”你是来医院送业绩的吧...
- 移动互联网|半夜偷看“不良网站”,开启无痕模式就无人知?这3个痕迹藏不住